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4-06 阅读数:512

李晓露 叶丽清 李翠平

摘 要:《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被选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把握,本教学设计将引导学生沉入文本、咬文嚼字,理解作者眼中“母爱”的内涵,进而引领学生挖掘文章写法上的特点,从而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与愧疚之情。

关键词: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细读赏析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眼中“母爱”的内涵。(重点)

(二)领会文章独特的构思与写法,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之情。(重难点)

【教学设想】

《秋天的怀念》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散文构思独特,细腻的细节描写表现了隐忍、伟大的母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与愧疚之情。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散文阅读经验,能在一定程度上感受文中深沉的母爱,但难以把握文章独特的写法对于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之情的作用。因此,本设计将在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理解作者眼中“母爱”内涵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合作探究,挖掘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进而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与愧疚之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黑板、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我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地,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到一点儿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这是史铁生在散文《合欢树》中的一段文字,朗读这段话,你读出了什么?

(作者十分想念母亲)

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另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秋天的怀念》。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写了什么事,提示:谁?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母亲生前多次邀“我”看花,却未能如愿;母亲去世后,“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花,以怀念母亲。)

2.思考:课文的线索是什么?(点拨学生发现多次出现的“看花”即文章线索)

3.课文分别写了哪几次看花?(三次。第一次,母亲央求“我”一块去看花,“我”不肯去;第二次,“我”答应母亲去看花,母親病发没去成;第三次,母亲去世后,“我”和妹妹去看花,以缅怀母亲。)

(三)咬文嚼字,体会母爱

1.细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文中_____这个句子,我读出了这是一位_____的史铁生。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在组内交流感受。

示例:

(1)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望着望着”、“听着听着”,读起来有种平缓之感,紧接着后面的“突然”砸碎玻璃、“猛地”摔东西则给人以急促、强烈的感觉。从中读出“我”的脾气暴躁无常。

(2)“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体现出“我”悲观、懊恼地看待自己的遭遇,注意读出懊丧的语气。

(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从“又”、“独自”可看出“我”常常一个人待着,加上眼前落叶飘下,“我”心里难免情绪低落。

小结:从文章多处都可读出“我”的脾气反复无常,常常沉浸在灰暗的个人世界里,对生活失去热情和希望。

这是一位自暴自弃、脾气暴躁、悲观失落的史铁生。

2.面对脾气如此反复无常的“我”,母亲是怎样做的?

示例: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为何要“悄悄地”、“偷偷地”进出?

阅读资料卡,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言。

资料卡:史铁生双腿瘫痪后,经常到地坛去,他后来在《我与地坛》中写道,“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待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

小结:母亲知道“我”发脾气时听不进任何劝阻、安慰的话,只好“悄悄地”躲出去,但又放心不下,生怕“我”出什么事,于是“偷偷地”留意着“我”,进来时,眼边红红的,显然是哭过。这是作为母亲的包容、理解与隐忍。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联系全文,母亲说这句话时已经患病,而在双腿瘫痪的儿子面前,她希望娘俩儿能一块好好儿活,这是何等坚强、何等乐观!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当“我”独自看着树叶飘落时,母亲挡在窗前,邀“我”去看花。母亲希望“我”能多接触外面充满希望、富有活力的事物。

小结:这是一位? 坚强无私 的母亲。

母亲对“我”的爱是 隐忍包容、无怨无悔 的。

二、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把握写法

1.这样一位活得隐忍的母亲,终于等来了儿子的一声答应,同意一齐去看花。然而,他们最终一块去看成花了吗?(未看成)

2.母亲终究还是没能与儿子一块去看花,原来,母亲的病已经那样严重,史铁生在当时是否知情?(不知情)

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作者并不知情?(第2、5段,既交代了母亲的病情,也可看出作者当时是不知情的。)

4.小组合作探究:第2、5段分別处于文章的哪个位置?这样的写法有何用意?

点拨总结:这两段分别穿插在作者记叙“看花”的片段中,分别紧承并对应第一、二次看花,在叙事中有所转折,使文章具有巨大的张力。同时使“我”的病情与母亲病情、“我”的态度与母亲隐忍无私的爱形成强烈的对比,由此一来,作者抒发情感的路径便更曲折,表达的情感也更令人动容。

5.如此伟大、隐忍的母爱,作者当时能否感受到?(没有感受到)

如今作者懂得了吗?从文章哪里可看出?

(懂了。最后一段描写“我”和妹妹一起去北海看花,既是对“好好儿活”的诠释,也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三、结语

自双腿瘫痪后,史铁生便沉浸在痛苦中无法自拔,从未察觉、也未正视过母亲的关爱。直到母亲去世,他才渐渐领悟了隐忍无私的母爱,渐渐懂得了母亲说的“好好儿活”。

(一)以读结情,感悟深情

1.当作者领悟到了母爱,母亲却已不在人世,他的心里有何感受?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

示例: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有两个“我”——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这两句都表现了现在的“我”回忆母亲时所产生的深深的愧疚之情。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深深的自责与愧疚之感)

2.课文学到这,试着补充前面的填空:这是一位______的史铁生。

(深切怀念母亲、愧疚、悔不当初)

最后,全班带着对史铁生情感的体会,深情地朗读课文。

【作业布置】

1.如何理解课题《秋天的怀念》?写下你的理解,字数不限。

2.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合欢树》《墙下短记》等作品,写下你的感悟。

【板书设计】

“我”(瘫痪)? ? 自暴自弃 → 好好儿活

愧疚、怀念

母亲(患病)? 理解、包容 →隐忍、坚强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