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摘 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其丰富资源,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论文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融入路径进行了阐发。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积淀,塑造了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知识结构、行为规范,升华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确立和社会生活实践产生了持久的影响,成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
第一,有利于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规律,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时代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逐步理论化和系统化的教育方法和工作模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之一,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性,是宣传和贯彻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养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設事业所需人才的思想保证,承担着意识形态宣传功能和人才培养育人功能的双重诉求。宣传与育人两大功能的实现离不开人所处的文化环境,而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丰富素材之一。毛泽东是善于弘扬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时代化的成功典范,自革命时期就强调“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实现了宣传与育人的高度统一与契合,对于今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富有启迪。
第二,有利于突破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窠臼、增强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随着大众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崛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社会文化环境更加复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动性不足、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充分问题愈发凸显,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刻不容缓。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弘扬普及传统文化的节目形式花样新颖、内容寓教于乐、效果老少咸宜风生水起,对于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以增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无启示。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仁者爱人”“为仁由己”的立德树人使命,负有“兴观群怨”的社会功能,富含人性善恶的理论辨识、“诗言志、歌咏言”的文以载道文化传统,难以言尽的哲学经典、发蒙读物、修为感悟、诗词歌赋、俗谚警句等丰富多彩的育人资源、形式、方法,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无疑是克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重要途径。
第三,有利于高校及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催逼下,近代中国社会上演着“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全盘西化、猛烈反传统的观念与实践时有反复,与缺乏文化自信的失魂落魄、饥不择食相伴而生的是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的泛滥。高校作为社会精英的聚集地、各种社会思潮言论的集散地、社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折射着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在民智开启、民族复兴、社会进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的高校是社会主义的高校,高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的后继有人。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纵深发展,思想多元多样多变,思潮纷至沓来泥沙俱下,观念交流碰撞交锋“唇枪舌战”境域下,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利于高校及大学生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的本质,增强文化自信,防范文化失语,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自觉践行高校在促进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功能与使命。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第一,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功能与使命契合,为两者融入提供了可能。中国传统文化与政治与发端于“两希”文明的欧美文明相比,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泛伦理化倾向,集中表现为传统文化的德治教化功能,中国“没有西方式的以知识为中心,以理智游戏为特征的独立哲学,也没有西方式的以神为中心的启示宗教。它是以‘生命为中心,由此展开他们的教训、智慧、学问与修行。”,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和主导的价值体系,绵延千年泽被后世,发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文人墨客“文以载道”的诗词歌赋,《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流传后世的家风家训,修身为人经典《菜根谭》、品藻经典《世说新语》,无不体现着传统文化的道德教化旨归,蕴含着“文化化人”的文化自觉,形成了涵盖育人目标、原则、内容、方法在内的立体化育人体系,承载着任何社会主流文化所担负的意识形态宣传功能和人才培养育人功能。马克思、恩格斯鲜明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和主导的传统中国文化反映着传统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的社会规范,规约着达官贵人凡夫俗子的行为,为臧否人物提供了坐标和参照系,“三纲五常”成为君子标杆。旧社会有旧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新社会有新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是不会褪色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高度契合,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提供了基础与可能。
第二,深度凝练整合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要义,多形式多途径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力。时过境迁,封建社会旧道德的好些方面如昨日黄花不合时宜,但是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育人目标、内容、原则、方法仍具有不可磨灭的时代价值。圣贤、君子是传统中国社会追求的理想人格,君子品格具有文质彬彬、知行合一、内圣外王、内外兼修、家国情怀、隆礼尊法等质素和担当,这些品格也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和应然所求。“仁者爱人”的君子作为社会化的人具有立体化的规范要求: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理念,在人与社会关系上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人际观,在群己关系上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在相处之道上追求“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思维,践行内圣外王的价值诉求,注重言传身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秉持文质彬彬、绘事后素、知行合一、内省慎独、为仁由己的道德养成观,等等。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资源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提升其针对性、实效性可以倚重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宜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路径一,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立德树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主干课程作用,在“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两章通过讲授中国精神、道德的历史发展及其本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等专题讲授让大学生理解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经验、资源、载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的扣子。路径二,发挥好西藏高校地方课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概论》在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不可替代作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反对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文化观,以包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发展的实绩有力驳斥反华势力与分裂势力的混淆视听的歪曲宣传,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骨气和底气。路径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增进西藏高校各民族大学生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氤氲化境,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促进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的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534.
[2] 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3] 牟宗三.中国哲学的特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03):178.
基金项目:文章是西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017年西藏高校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团队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褚小山(1978- ),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