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刘浩 徐建群
摘 要:新经济形势背景下,知识经济、互联网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流,我国对外贸易愈加频繁,特别是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极大促进了我国经贸活动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视,面向服务地方经济制定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结合新经济形势背景下对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要求,针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存在的问题,对创新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进行了系统探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对外交贸易流愈加频繁,传统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已经难以与市场人才需求相适应,人才服务地方经济活动的能力被弱化,严重制约了新经济形势背景下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所以高职院校在积极推进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工作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面向市场人才需求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现实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争取能全面突出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一、新经济形势背景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要求
在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情况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出现了变化,高职院校只有充分分析人才需求,对人才培养方向进行准确的定位,才能突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一)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总量增加
调查研究显示,在地方经济建设活动中,高层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缺位的情况相对较为明显,甚至部分企业在极度缺乏高素质人才,难以有效的开拓市场。具体分析,主要是学校按照传统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人才培養工作,导致所培养的人才无法实现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致使出现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和企业用工难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地方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二)对国际贸易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一带一路”建设逐渐取得全新的成果,再加上知识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的影响,国际贸易相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希望能聘用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水平高的人才,可以适应国际贸易市场发展过程中企业建设和企业管理的需求,为企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具体来说,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国际贸易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还要能全面了解国际贸易行业的基本发展情况,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计算机素养,能适应新时期我国进入国际市场后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得到蓬勃发展的情况下,要求高职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加强对跨境电子商务能力培养的重视。
(三)对国际贸易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增强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经济作为引领,在我国全面推进国际经济贸易活动发展的情况下,创新经济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地方经济建设要想保持活力,就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以创新经济带动地方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在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使他们可以参与到地方经济建设活动中,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当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存在的问题
在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受到市场人才需求变化的驱动性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逐渐开始认识到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并按照市场需求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做出了相应的实践探索。但是由于前期准备不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导理论不够完善,在前期改革实践工作中还是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造成极大的阻碍和制约。
(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够合理
课程体系的设置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没有充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和市场动态变化情况对课程进行调整,面向学生就业的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跨境电子商务课程等相对缺乏,也没有基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设置特色课程,导致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存在片面性,人才培养质量偏低。此外,在高职院校构建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尚未结合知识经济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做出科学的调整,最终会影响所培养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不利于人才顺利就业。
(二)实践教育和实训模式相对陈旧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需要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训教育的支持,只有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训的平台,才能使他们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进而实现对知识的内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但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所开展的综合实践教育和实训教学存在明显的问题,实践教育没有考虑学生专业发展需求,岗位实训存在严重的不对口问题,特别是由于部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仅仅能在校内参与实训活动,没有真正参与企业实习实践的机会,严重影响了实践教育和实训教学的效果,人才培养效果受到制约。
(三)高职师资队伍机构不合理
高职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基础,只有能紧随时代潮流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现实需求全面推进师资队伍的构建,才能发挥师资队伍的力量,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质量。但是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并未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导致能开展实践教育和实训教学的教师严重不足,教师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和跨境电子商务工作能力偏低,无法结合市场需求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的教育和指导,也对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三、新经济形势背景下推进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措施
综合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在国际贸易教学中的实践思考,笔者认为新时期为了循序渐进的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质量,就要在综合分析多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国际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契合度,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更好的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一)优化国际贸易课程体系的建设、对接国际化专业教学课程
新时期按照市场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在构建全新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综合分析时代发展要求和服务地方经贸活动的现实需要,对课程进行设计和规划,争取能突出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在具体实践工作中,笔者所在高职院校加强了国际贸易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建设,创新综合实践课程,并适当的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跨境电子商务课程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中,构建了多元化、立体性的课程体系,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确保了从多角度对学生实施高质量的教育和培养。在此基础上,为了能进一步促进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和国际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对接,将来还可以将互联网平台作为依托,适当的引入国际化专业教学课程,从多角度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和培养,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推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战水平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职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要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积极构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真正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保障。所以高职院校在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争取能在地方企业的支持下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将服务地方经济活动作为开展实训教育的主题,增强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育综合效果。其一,针对校内实训基地的构建,要邀请企业专家提供专业的指导,国际贸易相关实训室的构建应做到尽量模拟企业真实的业务流程,实现校内实训与企业岗位工作的有效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实训教育指导。其二,在校外实训建设方面,可以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参观和学习,从事具体的岗位工作,进而积累企业工作经验,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学生适应岗位工作的能力,循序渐进的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效果。其三,要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跨境电子商务工作能力作为主题,积极开展国际贸易操作模拟实训活动、跨境电子商务运营实务实训活动等,真正按照市场人才需求对变化对实训工作进行改革,争取能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教育和指导。值得一提的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也要开展与“互联网+实训”相关实训教育活动,将实训教育和“互联网+”进行整合,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互联网+”运营模式,组织学生到“互联网+”国际商贸企业中进行参观学习等,使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战水平能得到良好的培养。
(三)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突出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過程中,高职院校可以综合分析人才培养工作的现实需求探索“双师型”队伍的构建,确保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教育和指导。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高职院校一方面可以积极引进和聘用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对本校教师队伍的结构进行优化,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为了全面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构建完善的地方高职教育体系,确保能为教师安排“轮岗式顶岗实践”的机会,引导高职院校的教师能定期或者轮派到本地区外贸企业中参与岗位实践和实训活动,在滚动式顶岗实践活动中,教师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还能积累工作经验,进而确保在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活动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教育和指导,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质量。此外,为了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确保在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工作中也能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在构建师资队伍的过程中,也要尝试成立创新创业教师团队,由国际贸易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争取能在高级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建设中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突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综合发展成果。
四、结语
世界经济交流不断深入、“一带一路”得到深入贯彻落实,我国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高,并且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进一步增加,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能按照新经济形势背景对课程体系进行完善,构建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服务,进而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得到企业的认同和肯定,真正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喻莎莎,郭彦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2017(29):18-19.
[2] 喻莎莎,郭彦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2017(29).
[3] 张文龙.中医药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J].科教文汇,2016(01):62-64.
[4] 吴肖林.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南方论刊,2017(12):98-100.
[5] 沈洁.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商论,2018(28):184-185
[6] 张颖.技能竞赛引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11):50-52,112.
[7] 郝若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究[J].知识经济,2018(17):122,124.
[8] 马艳艳.农产品国际贸易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2018(23):114-115.
基金项目:文章为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研究“服务地方港口经济视角下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中期成果,项目编号:2018SJA1990。
作者简介:刘浩(1981.02- ),副教授,湖北公安人,研究方向:经济贸易教学与研究;徐建群(1982.09- ),副教授,江苏南通人,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