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蔡恒婧 王韶徽 黄雨 刘晓敏
摘 要:文章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丁家营镇的丁家营小学和工厂留守儿童安幼之家的留守儿童进行调研。
关键词:留守儿童;乡镇;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安全问题
一、调研背景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留下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调研目的
我们志愿者会对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安全防护技能培训并加强道德教育,给孩子们送去关怀,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三、调研对象
十堰市丹江口市丁家营小学的留守儿童
四、调研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家庭访谈方法。
五、基本情况
这次社会实践的地点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丁家营镇,这已经是我们“彩虹育蕊”志愿服务队成立的第4个年头了。4年以来,城区的张家湾小学;城镇的丹江口市丁家营镇、郧阳区白桑关镇和竹山县宝丰镇;农村的竹山县大乡庙和丹江口市土台村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通过家访和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家庭父亲在外打工或父母都在外打工(表1),而孩子由老人照看,由于和父母相处时间过少,有些孩子从未得到过心理上的指导,于是出现了一些埋怨父母,不愿意和人沟通,忧郁自闭叛逆等现象。
六、留守儿童现状
通过我们服务队的家访和問卷调查,分析整理后,我们概括出了十堰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现状留守儿童有三大心理问题,以及其不良道德行为如下:
(一)留守儿童有三大心理问题
(1)自我封闭 性格孤僻
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自卑感一旦形成,就会以一种负向情绪体验而存在。由于客观环境和主观认知难以改变随着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的延长,这种自卑体验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和泛化,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与父母关系越密切,感情交流越丰富的孩子,在父母外出后表现出的自卑心理问题越明显。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的频率:一周交流一次87人(55.4%),一月一次47人(29.9%),一月以上一次23人(14.7%);
留守儿童交友情况:有特别要好朋友者134人(85.4%),无特别要好朋友者23人(14.6%)。
方差分析仅在“是否有特别要好的朋友”上,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自卑感得分差异显著,有特别要好朋友者的孤独感和自卑感得分均低于无特别要好朋友者。
(2)情绪失控 容易冲动
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16周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有些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
(3)认知偏差 内心迷茫
少数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爸妈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他们,导致情感隔膜。他们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感到茫然。多数儿童进取心不强,纪律涣散,再加上家里无人辅导,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逐渐逃学、辍学,以致过早地流向了社会。
(二)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差
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不清好坏和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容易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例如:经常说谎,爱说脏话,不服管教,悄悄拿同学的东西。
七、策略建议
关爱孩子的精神成长。
把孩子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孩子的生理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孩子沟通交流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心理健康问题已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是不容易发觉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性格孤僻内向
留守儿童年龄幼小,离开父母尽管有的是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监管,但是毕竟与父母是亲疏不同的,遇到一些麻烦事情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孤僻内向,不开朗。
(二)有自卑心理情绪
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留守儿童由于自己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全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
(三)产生反抗或逆反心理
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容易激进冲动,干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如:与家人顶撞,不听亲人劝告;不听老师的教导,与教师对着干。
(四)产生怨恨父母心理
有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留在家里不理解,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埋怨父母的无情。
如果出现以上现象,家长就要格外注意,积极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心态,多和孩子沟通聊天,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为他们营造一个更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八、实践总结
服务队每次做完社会实践活动,每个队员都会有很多感悟。我们认为对留守儿童进行支教活动,这真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也希望社会能更加关注这一社会问题,给这些可怜的孩子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是儿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准确把握农村留守儿童需求,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希望政府能早日出台缓解这类社会问题的方法。而我们则会尽我们所能,给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关爱,用耐心和爱心让孩子们不要再感觉到孤单,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
参考文献
[1] 侯洋,徐展.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自卑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8).
[2] 高士标.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4(14).
[3] 马诗琴,司爱丽.守望幸福[J].经济研究导刊,2010(17).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7年湖北省高校实践育人特色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SJJPD4001。
作者简介:蔡恒婧(1998- ),女,湖北医药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康复治疗系2017级康复二班学生;王韶徽,女,湖北医药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康复治疗系2017级康复二班学生;黄雨(1998- ),女,湖北医药学院第一临床学院临床医学系2015级临本二班学生。
通讯作者:刘晓敏(1981- ),女,讲师,湖北医药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学工办主任,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