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本文为胡庚申教授、申云桢副教授于2007年发表在《科技与出版》期刊第9期上的文章,原标题为《英语论文的写作与发表例谈:投稿策略》。文章从重视稿件质量、迎合外刊编辑、列表分析载稿、尊重读者习惯、满足审稿取向、参考退稿原因、利用科研项目、写好寄稿附函、保持联系等10个方面阐述了英文论文写作和投稿的策略。特推送给各位读者,希望能为各位在英文写作方面带来帮助。并向两位教授表示感谢。
摘要:投稿策略的议题相当复杂,涉及到作者、编者、审稿者、读者、评论者等方方面面的人和事,因此就策略而言,既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定式”,更不可能有什么“灵丹妙药”。这里,我们仅据个人的经验教训和一些常见的失误,略谈向国际期刊投稿的问题。
一、重视稿件质量
论文投稿是否能成功,说到底,是个实力问题;而作为论文写作,关键又在于要使文章能够体现出“三性”,即创新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所谓规范性,侧重指论文的写作。语言规范是基础。文稿中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写作体例、学科的名词术语、数字与变量符号的用法、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等,这些方面的问题都须逐一核查、修改,使之符合出版标准。对此,作者对英语文字信息敏感很重要,要能够注意到错别字、词语搭配不当、语法逻辑混乱、数字差错、不符合技术规范等错误。
所谓科学性,侧重指论文的论证。科学性是关键。从全文整体上看,作者需要交代研究起因背景、阐述研究目的、理清逻辑思路、突出研究重心、整理报告成果、系统提供资料、严格推导论证过程、审核结果和结论、客观评价研究价值等,从而使文章具有科学性。
所谓创新性,侧重指论文的内容。创新是根本,它既是期刊的核心要求,更是学术论文的灵魂。“无中生有”是创新;“有中生新”也是创新。交叉综合是创新;另辟蹊径也是创新。新视角、新思维、新见解是创新;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艺也是创新。精度高、速度快、强度大是创新;误差变小、损失降低、效率提高也是创新,等等。反之,有些论文就很难谈得上是创新了。
二、迎合外刊编辑
首先,外国期刊种类繁多,如学报、学刊、快报、通讯、评论、会议录等,编辑目的不同,发表水平不一,其中也有不少交叉重复,因此要注意选好目标期刊。
其次,应注意目标期刊编辑部所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以及新兴的具有潜在生命力的理论、方法、技术等。同时,还要注意有关期刊的“主题策划”、“取稿计划”、“专题论坛”、“特别报道”、“热点研究”、“前沿探索”等专栏。有的期刊重视文稿的引文信息、参考文献、基金选题、论文摘要、作者信息等;有的期刊设有“读者来信”、“对话”等栏目,类似国内有些期刊的“读者·作者·编者”,以加强沟通,激发作者撰稿。投稿时不要忽视这些专题栏目的导向作用。
此外,要注意利用期刊本刊、网络等传播媒介,了解其办刊宗旨、学术地位、期刊特点、质量及文稿格式要求等;也可以利用各种国际学术活动或其他学术性社交场合的信息,了解期刊动向,掌握投稿方向,提高投稿“命中率”。
三、列表分析载稿
除了上节的提示之外,投稿人如果想更慎重一些,更细致一些,不妨利用列表法对有关刊物的载稿情况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以便使所投稿件更顺应刊物编辑的要求和需要,提高稿件被采用的概率。
四、尊重读者习惯
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由于国外读者与我们在思维模式、教育背景、审美取向、语用特点等方面存在跨文化的差异,因此我们中国作者在使用英语写作时,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的目标读者是国外读者,要迎合他们的阅读习惯。要知道,我们的读者从中理解到什么比我们写了什么更重要。具体来说,就是在论文中作介绍、描述、论证、讨论时,应努力不使读者感到“费解”,要注意并尊重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
五、满足审稿取向
对于英语论文的作者来说,了解国际期刊的投稿过程、审稿流程、评审要点以及审稿标准等,无疑会有助于成功的投稿。鉴于审稿人的意见对稿件的“命运”举足轻重,投稿人应注意了解相关期刊的审稿要求,并努力适应不同的审稿取向。
六、参考退稿原因
国际期刊主要的退稿原因大致为:
(1)稿件太本地化,普遍性较差;
(2)相关文献评述不够;
(3)缺少对相关问题的“讨论”;
(4)缺乏有概括力的“结论”;
(5)参考文献中作者本人的文献比例过大;
(6)稿件篇幅太长;
(7)支持所提出理论的数据或事实不足,可能引起争议;
(8)文章发表后可能不会被引用;
(9)英语差错较多;
(10)逻辑性差,写作欠规范;
(11)稿件的研究“起点”与目标刊物的学术水平相比较低;
(12)与刊物的编辑方向不符;
(13)有抄袭、侵权以及“杜撰”、“造假”行为,等等。
七、利用科研项目
不少国际学术期刊都重视相关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鉴于此,如果作者的论文是某项研究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应在文中加以说明或标注,这样会有利于稿件的录用。
八、考虑权威推荐
初次向国际期刊投稿的论文作者,特别是对于一些年轻的研究生来说,投寄稿件时若能请到本专业领域内知名专家(或在相关目标期刊上发表文章较多的学者)给予引荐,效果往往更佳。
九、写好寄稿附函
投寄稿件时,论文作者往往需要准备一份简单的附函(cover letter)。附函的内容因人因事而异,涉及相关的询问、简介、说明、解释、声明、建议、评价等。对于首次向国际期刊投稿的作者来说,得体的附函不仅具有投石问路的功能,有时还能收到加深印象、补充信息的效果(如可以明示某些不宜在论文中表述的研究背景、他人评价、作者愿望等)。投稿附函的必要性使得这类附函有格式化的趋势。
十、不忘保持联系
人们往往注重投稿时和稿件运作期间与相关期刊编辑联系,但容易忽视论文发表后继续与他们保持联系。实践告诉我们,事后不忘保持联系是有意义的。它不仅是个礼貌问题,更重要的,这一次的事后联系其实就是下一次的事前沟通,它能为下一步的联系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