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大学国际交流合作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新闻动态

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大学国际交流合作


发布时间:2019/12/03 阅读数:479

  国际化办学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故而促进大学之间的国际交流合作是中国大学的重要工作。由于文化和心理差异,国际交流合作中一直存在如何处理“跨文化”的问题,长期以来不少研究者都把这一问题作为研究焦点,以期解决国际合作交流中的“文化隔膜”,从而进行跨文化对话,并形成学术共同体。

  如果我们拓宽视野,关注国际交流合作中的深层次问题,就会发现国际交流合作在本质上是文化交流,是不同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等)之间的对话。交流就是对话,不同文化主体在这一过程中跨越彼此间差异、寻求共识。而确认差异和建立共识,需要知己知彼,熟悉对方的文化与价值取向。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在国际交流合作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与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形成国际交流合作的和谐状态。

  根据新时代国际合作交流的新形势,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制订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交流计划”,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外人文交流公益项目的开展,引导社会各界力量面向国内外民众,组织、开展各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交流项目,提升民众人文交流意识与能力。中外人文交流的内容丰富多样,涉及书法、绘画、戏曲、武术、中医、诗词、服饰、音乐、舞蹈等各领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

  以苏州大学为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国际交流合作,首先要发挥学校的专业优势,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学校在老挝首都万象成立了老挝苏州大学,在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设立了中国学专业。老挝苏州大学成立于2011年,是老挝政府批准设立的第一所外资大学,也是中国政府批准设立的第一所境外大学。2013年,老挝苏州大学正式设立中文专业,旨在为老挝国家的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拓创新精神,掌握中国语言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当代中国发展现状,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及政府机构从事与中国相关业务的高级专门人才。老挝苏州大学中文专业开设了汉语阅读、汉语写作、中国概况、中国文化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等课程。从2012年开始至今,学校已经派遣10余位专业教师和60多位研究生到老挝苏州大学从事教学工作。

  苏州大学与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于2013年开始合作共建中国学专业,采用了“1+2+1”的培养模式。招收的学生在拉各斯大学学习一年后,到苏州大学开始为期两年的学习,之后再返回拉各斯大学进行最后一年的学习。完成学业并达到两校毕业要求的学生将获得拉各斯大学和苏州大学同时颁发的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苏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拉各斯大学中国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综合汉语、汉语写作、中国历史与文化、中国经济政治与对外政策等课程,并派遣教师到拉各斯大学授课。拉各斯大学副校长奥尼教授指出,拉各斯大学的中国学专业填补了尼日利亚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中的空白,为尼日利亚乃至所有非洲国家青年学习汉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其次,发挥区域优势,传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吴地文学艺术。2001年12月,苏州市政府与苏州大学联合成立中国昆曲研究中心。2005年8月,中国昆曲研究中心经文化部、财政部批准升格为国家昆曲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并正式授牌。中国昆曲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苏州作为昆曲艺术原生地的优势,广泛联络同行学者和昆剧院团、昆唱曲社,围绕中国昆曲作为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保护及弘扬工程,开展研究、教学与推广工作。2009年6月,文化部授予中国昆曲研究中心“为昆曲艺术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荣誉称号。近年来,中心负责人应邀为日本国士馆大学、新加坡理工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等高校师生,以及柏林中国文化中心等场所作昆曲讲座数百场,并指导来自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的多名研究生和进修生,获得重大国际社会影响力。

  最后,发挥学科优势,拓展新的研究领域,积极推动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苏州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其宗旨是开展对海外汉学(中国文学)的深入研究,总结海外汉学研究经验,汇通中外学术智慧,开创新的研究局面。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苏州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已成为国内海外汉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一是举办大型国际性的汉学会议。2005年6月,与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合作,举办了“第三届国际青年学者汉学会议”,并出版了论文集《文学行旅与世界想象》; 2010年,与哈佛大学、美国Mellon Foundation、复旦大学合作,举办了“中世文学的世界:汉魏六朝唐宋研究的新视域与新路径”国际学术论坛;2011年11月,与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系联合举办“学术共同体中的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二是主编出版“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等大型译丛与研究丛书,推动相关学术研究。三是加强与海外学者、海外高校的学术交流,先后邀请了李欧梵、罗然(Olga Lolova)、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等海外汉学名家来中心演讲,并与查理大学汉学中心、斯坦福大学东亚系、爱知大学中国研究所等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四是积极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积极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译介牵线搭桥。

  值得一提是,将第二课堂建设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园地,形成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牌,是苏州大学在国际交流合作中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措的又一个鲜明特色。其中,苏州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于2013年6月成立后,依托中文学科优势,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形成了立足校园、服务社会的校园文化品牌。“工作坊”常年开设6个互动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文化教育子项目,即“中国传统文化课堂”“中国手工艺作坊”“中国影视艺术播映厅”“汉外双语角”“中外大学生伙伴计划工作站”和“语言文化沉浸项目”,并承担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活动。“工作坊”为留学生和香港地区进修生的中国文化沉浸课程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受到香港教育学院、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国务院关键语言项目负责人的积极评价。此外,“工作坊”的“中国传统文化课堂”为海外留学生举办“书法与生活的相关性”“苏州园林文化”“文化名家进校园”三个系列的学术讲座,共计100多场。

  在大学国际合作交流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双向提升的过程。一方面,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中国大学师生树立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意识;另一方面,加深了合作对象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总之,持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提升了大学国际交流合作的品质,也在整体上推进了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工作。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国际交流处)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