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11月5—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隆重召开并圆满落幕。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这一盛会昭示了中国扩大开放、维护多边主义、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决心和信心。从贸易的角度,这是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进口博览会,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共襄盛举,参展的外国企业把自己最好的产品装进中国的“购物车”,可谓乘兴而来、满意而归,而中国企业也收“货”满满、意犹未尽。当然,除了直接带来巨大的贸易价值,首届和第二届进博会共同展现了两个方面的文化意义。
就中国来说,进博会是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文化价值取向的良好平台。这样的文化价值取向既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协和万邦”“以天下为己任”等的大国情怀,也包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言必信、行必果”等的处世哲学,更包括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担当。从某种角度来看,进博会正是中国文化从自己的土地上“走出去”。中国不仅在世界舞台上倡导贸易多边主义,更通过举办进博会践行贸易多边主义;不仅倡导贸易便利化,更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诚邀天下客”,为世界各国提供贸易便利化的大好机遇。这本身就是言与行的一致,而言行合一、身体力行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正如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所言,“我们是一个守信的国家,我们说出来的话都是要算数的”。这样的文化底色和文化品格为全世界树立起诚信典范,与某些国家的政客出尔反尔、明着一套暗里一套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形成鲜明对比。毋庸置疑,负责任的中国将成为当前世界所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最大“锚定”。
对世界而言,进博会不仅是商品贸易的重要平台,也是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当前,某些国家的一小撮政治家正在试图阻断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思想交汇甚至是人员交往,要让彼此相互“脱钩”。这在全球化浪潮不可阻遏、各国各民族都在期待更密切交流的时代,显得颇为“奇葩”与“另类”。当我们回首“丝绸之路”历史的时候,会发现“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商品交换之路,沿线各国的人民在这条连贯东西的路上拿自己最好的商品去交换自己需要的其他商品;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不同的地域文化随着人员流动而得到广泛交流甚至是深入交融。伴随频繁贸易活动的,常有兴盛的文化交流。而对异域文化的好奇与探求,反过来也会促进贸易活动更加活跃。经济与文化相辅相成、相伴相生,成为一体两面。
今天,在中国主办的第二届进博会上,来自全世界的参展商,用充满文化或思想韵味的产品,传递着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智慧。有的参展商甚至直接带来了他们的历史,如约旦、意大利、希腊分别将佩特拉城、罗马大剧场和神庙这些充满魅力的特色文化符号布置到了展会现场。更为重要的是,在本届进博会的区区几天时间内,来自世界各国的参展商与观众、参展商与参展商、观众与观众之间也完成了广泛深入的思想交流,如涓涓细流般构成深度嵌入经贸活动中的文化“景观”。英国剧作家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一下,每人就有两种思想。”进博会不但为各国集中交换“苹果”创造了巨大的平台,更为各国以点点滴滴的方式交流“思想”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后者的作用也许更大于前者。
2018年8月,习近平主席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要从“大写意”转入“工笔画”,以造福沿线国家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博会正是这幅宏大的“工笔画”中精致、精彩的一笔。它不仅是一个让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发展红利、搭乘中国发展便车的机遇,更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一“丝路精神”的生动体现;它不仅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促进各国贸易增长的重要举措,更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实现思想碰撞和文化交流的公共产品。若干年后,进博会凭借自身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无疑将在人类互联互通史和互学互鉴史上美名远扬。
(作者系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教授、“一带一路”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