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 通讯员丁亮)12月7日,第四届中国县域治理高层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会议主题为“如何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广州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30余所知名院所、学术团体的100余名学者代表齐聚桂子山,共同探讨乡村治理现代化。
时代呼唤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彭双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国务院参事、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柯锦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胡宗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县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敬尧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社会主义研究》主编唐鸣教授主持。
彭双阶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中国步入新时代,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唤着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既是夯实乡村振兴根基、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也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实现。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现代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在此之际,中国县域治理高层论坛以“如何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为主题展开研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是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探索。
贾康认为,中国的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现代化,要放在弥合二元经济、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通盘战略中来认识和把握。柯锦华认为,县是国家治理中非常重要的单元,本次会议以“如何实现乡村现代化”为主题,对于当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扶贫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意义。胡宗山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发展情况。王敬尧教授回顾和介绍了中国县域治理高层论坛,同时表达了对各位专家学者的热烈欢迎。
乡村社区治理必须坚持“三治”有机统一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姜晓萍强调,乡村社区治理必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有机统一,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要兼顾乡村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的构建契合中国场域的现代乡村治理新体系。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教授任剑涛以“乡村治理中的国家力量与自治驱动”为题作报告。他认为,乡村社会发展中要避免几种“浪漫主义”,在治理中要充分尊重我国实际情况和农民的主体地位。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院长张贤明认为,政府在乡村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应承担起服务、法定、道德等融合性的责任;另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职能转变、行政机构改革和理顺政府内部关系,整合资源、多元合作,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贺雪峰通过观察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农村、浙江农村、上海及苏南农村三种“农民与国家关系”形态认为,我国农村存在着很大的客观差异性,对于全国推进的股权量化、政经分离改革应该保持审视的态度。
论坛分设4个平行论坛:制度改革与乡村治理现代化、农民主体与基层民主建设、乡村振兴与农村社会治理、县域治理与公共服务供给。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社会治理公正性”“城郊社区治理”“农村准公共产品制度”“民族地区乡村治理”“自治组织建设”“乡村社会转型”“驻村帮扶”等多个具体维度展开热烈讨论。
大会闭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主编范军主持,湖北民族大学副校长邓磊致闭幕词。
据悉,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主办,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县域发展研究中心、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承办,《湖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协办。
第四届中国县域治理高层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 本网记者明海英/摄
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彭双阶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本网记者明海英/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