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研讨会现场。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钟义见)2019年12月24日,“生态文明@湿地”座谈研讨会在贵阳召开。本次研讨会聚焦“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是“生态文明@湿地”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一次线下理论研讨和阶段性总结。
研讨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司负责同志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贵州省阳明学学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作主题演讲,各地湿地保护工作者代表、志愿者代表参加圆桌对话。主办单位、指导单位、承办单位的相关负责同志,部分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重点理论网站、地方新闻网站记者出席会议。
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谢念致辞。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央视网副总编辑王华致辞。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健康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文明不断繁衍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华传统文化中“和合”理念,把天地人作为统一的整体考虑,并应用于生态治理的方方面面;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着力于实践,不断探索和遵循规律。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副主任杨波致辞。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秘书长于绪文致辞。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网络理论传播局)副局长符雷致辞。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专家学者指出,世界的本质是“和”,是和谐,不是对立;是和平、不是对抗;人类的理想是太和,是和平,是与他者和平共处,不是战争,不是战胜他者,不是征服他者,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是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主要差异,也是我们应当持续坚守的文化信念和文化立场。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总经理李筑主持开幕式。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罗安宪作主旨发言。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贵州省阳明学学会副秘书长李小龙作主旨发言。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专家学者们表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资源,凸显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和合”精神与“和合”价值,“和合”思想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与生存哲学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合”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共存共荣,倡导有节制地适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为化解当今生态危机提供了思想智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相统一的价值理念。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昕作主旨发言。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刘德中作主旨发言。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瞳之初自然保护协会创始人、中国林业出版社编辑初雯雯作主旨发言。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围绕做好“秘境守护者”展开的圆桌对话,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工程师张海波、南京大学生态学教授王中生、黑龙江省宾县沿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副主任费江涛,就湿地保护工作进行了工作方法和经验交流。这三位在湿地保护研究与实践一线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针对不同地形地貌和环境类型,湿地保护工作要因地制宜,做到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并行。在对话中,有关专家学者还探讨了未来湿地保护工作的前景与方向。
国家林草局湿地司副司长鲍达明作主旨发言。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贵州广播电视台王萌主持主旨发言。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生态文明@湿地”网宣活动12月6日启动,目的是推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以湿地为载体,大力宣传各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所取得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就。通过网上传播,让广大网民更加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自该重大网络宣传主题活动开展近20天来,相关网络报道量超过1.3万篇次,网民转发讨论量超过8.7万条,微博、今日头条等平台话题阅读量超过530万次。活动推出的“我和湿地有个约会”系列微视频“刷屏”京港地铁,登陆北京73座地铁站,覆盖全天各时段、1万余块屏幕、4025万人次客流,并登陆海外社交平台传播。
据介绍,“生态文明@湿地”网宣活动的线上传播和网民互动将持续到2020年1月。
与会领导和专家合影。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