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文化交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研讨会暨首届全国高校中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国际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新闻动态

“文化交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研讨会暨首届全国高校中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国际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


发布时间:2020/01/07 阅读数:441

会议现场。本网记者 赵立凡/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赵立凡)2019年12月31日,由国际价值与哲学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联合主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理论探讨》等协办的“文化交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研讨会暨首届全国高校中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国际高峰论坛在西安举办。来自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华盛顿麦克莱恩文化与价值观研究中心、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意大利格里高利大学、坦桑尼亚圣奥古斯丁学院、印度德里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理论探讨》、《河南社会科学》等百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人类文明多样性、百年未有之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跨文化交流、多元文化视野中的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研究等研究议题进行研讨与交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志昌在致辞中表示,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文化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个国家的友好关系和民族融合。在多样性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中,任何文化都不可能完全拒斥其他文化而独立存在,文明冲突与观念碰撞使人们形成文化借鉴与融合的自觉。我们必须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文化观念,在人类文明的制高点上理解本民族、本地域文化的内在价值,合理把握各种文明的差异及其间对话与合作的机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致力于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崇高目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主任蒋旭东在致辞中表示,文明交流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两个重要理念,这两个理念将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构建国际新秩序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同时也是各民族文化丰富、繁荣的重要因素。本次论坛为中外专家提供了相互理解、广泛交流、寻找共识之处的机遇和平台,在当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上午的主题报告阶段,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教授 John McNerney作了题为《从个体延伸:语言和友谊是人类交往的绿洲》的报告;印度德里大学助理教授Geetesh Nirban作了题为《利他主义作为一种生活技能和伦理价值:基于对印度多元文化社会福利传统的分析》的报告;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教授Edgaras Skrebe作了题为《西方学生的东方伦理:多模式教育的实验》的报告;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梁桂林作了题为《中外文化交流中的茶与文化》的报告;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田鹏作了题为《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传播》的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袁祖社、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刘进田、同济大学教授刘勇等分别作下午的主题报告。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勇表示,只有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前提下,承认和尊重世界上各种思想文化的精华,在彼此理解和借鉴的基础上形成文化合力,才能真正解决当今时代共同的文化问题,在塑造人类未来命运的期冀中铸就共同体的文化根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加强各国之间、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增强文明互鉴。本次研讨会设立了“青年论坛”,为青年学者成长搭建了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实现了在学术交流中探索前沿、碰撞火花、求索新知的目的。

  “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全球性问题,人类文化交流与冲突日益多样化。我们必须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文化观念,在人类文明的制高点上理解本民族、本地域文化的内在价值,合理把握各种文明的差异及其间对话与合作的机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仙娥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关键是形成人类共同价值,即以人类主体的共同需要为基础形成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实践。这就需要遵循文明的规则与秩序,沿着文明的大道,遵循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人类共同价值与国家价值、区域价值、个体价值之间的关系,广泛开展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往活动,从价值共识上建立起文化互鉴互通的观念。李仙娥认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青年学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对于学术界来说,中青年学者为学术繁荣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此次国际研讨会中青年学者代表来源广泛,议题丰富,视角多元,为中国声音的有效传播和国内外学界的深度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和学术成果展示平台,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凸显思想性和专业性的学术盛会。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