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会议现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赵徐州 曾江)1月9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首届研究生教育工作暨龙江院招生40周年座谈会在哈尔滨召开。会议主题为“推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学位办,上海、四川、湖北、广东等兄弟社科院领导,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省委党校等研究生培养单位的领导和代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各研究所、职能部门负责人、毕业生代表、在校生代表等近百人出席了会议。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董伟俊主持会议第一阶段。董院长代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向莅临会议、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给予大力支持的各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以及媒体朋友们致以真挚的谢意。与会人员通过《接续奋斗四十载,矢志不渝育新人》纪念视频,共同回顾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40周年的发展历程。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周峰在致辞中指出,40年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为黑龙江发展培养了高层次人才,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积极贡献。新时代新起点,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将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坚守社科人的初心和使命,用生动的教学实践回答好“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落实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同志在社科院调研时提出的“培育时代新人的人才基地”指示要求,努力发挥特色优势,办好具有社科院特色的研究生教育,推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光慧在致辞中表示,他是作为一名校友回到母校,回顾昔日的求学岁月,表达了对母校的眷恋和感激之情,并对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40年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为研究生学院的创新与拼搏、情怀与坚守、勇气与实干点赞。同时在“办学方向、办学特色、培育时代新人、提升办学层次”等方面,对研究生学院未来的发展提出希望。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督学、省学位办主任李长福在致辞中表示,社科院研究生教育为黑龙江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长足贡献,希望社科院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和龙江需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结合人才培养“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方针,明确发展重点,发挥现有学科的优势和特色,省教育厅和省学位办将给予积极支持。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杨述明、上海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长朱平芳、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院长罗跃军在致辞中表达了对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40周年的热烈祝贺,希望未来能进一步加强“社科联盟”的交流合作,加强高校与社科院的合作。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导师代表刘爽研究员在致辞中对甘于奉献的前辈恩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提出新时代研究生导师队伍一要立德树人、修身治国,二要笃学慎思、教学相长,三要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时代实现研究生教育的新跨越。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赵玉贵院长在40周年工作总结报告中指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委的重视和领导是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坚强保障,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和领导有力地推动了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办好研究生教育的“硬内核”。新时代,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将在院党委的领导下,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依托,以打造优势学科为支撑,以培育时代新人为目标,以创新工程为激励,以教育联盟为助力,在创品牌研究生教育的生动实践中续写新篇章。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院长赵玉贵主持会议第二阶段。四川省社科院研究生学院常务副院长柴剑峰、党总支书记杜桂丽,湖北省社科院研究生处处长徐楚桥,广东省社科院研究生部主任陈瑞中,哈尔滨商业大学研究生学院院长项义军,分别围绕各自研究生教育发展阶段、发展现状、发展面对的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也分享了各自在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经验。周珂同学代表在校生发言。
会议最后,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静做总结发言。她对各位领导、同仁、校友的莅临表示由衷的谢意。对座谈会形成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她认为,座谈会进一步坚定了社科研究机构办好研究生教育的信心、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一步找准了推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着力点。使命呼唤担当,责任引领未来。本次座谈会准备充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交流活跃,与会代表分享了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从中获得助益和启示。感谢一代代社科人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事业的默默耕耘,感谢一直以来关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同仁、朋友和校友。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将继续砥砺前行,守正创新,为黑龙江研究生教育发展奉献力量,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养出更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为实现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