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走中国特色“脱贫”之路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新闻动态

走中国特色“脱贫”之路


发布时间:2020/01/18 阅读数:371

  精准扶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主动作为,提出的治贫新模式,是对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最新探索。记者围绕精准扶贫提出的背景、精准扶贫的含义及其体现的制度优势,采访了中国武陵山减贫与发展研究院教授张瑞敏。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简要介绍精准扶贫方略提出的背景?

  张瑞敏:2010年,中央对扶贫战略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锁定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把彻底消除贫困人口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目标提到日程上来。鉴于此,在保持大的扶贫战略不变的背景下,扶贫政策与扶贫战术需要做出相应调整,走向“精准化”成为必然趋势。其中,瞄准扶贫对象是最关键的一步,扶贫工作经历了从区域性贫困到贫困县,再到“整村推进”,再到直接帮扶到户,再到贫困个体的过程,从面到点,由粗到细,逐步做实落地。

  其次,进入21世纪以后,虽然国家的扶贫投入不断加大,但是扶贫开发政策的边际效应却在降低,减贫效果在递减。这里有扶贫难度加大等客观原因,同时也与扶贫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科学、不适应、不到位问题相关。这些问题在客观上反映出粗放型的扶贫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扶贫实践需要走向精准化。

  再次,反贫困一直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任务。截至2012年,我国贫困人口还有9899万。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也完全有能力彻底解决遗留下的绝对贫困问题,消除剩余贫困人口的时机已经成熟。

  《中国社会科学报》:如何理解精准扶贫的含义及其主要措施?

  张瑞敏:精准扶贫与粗放式扶贫最大的不同在于提高了扶贫工作的针对性,体现了扶贫工作“扶真贫,真扶贫”的初衷,以此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实际问题,最终实现“一对一”式精准帮扶。

  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可以概括为“五个一批”。其一,“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即立足于当地优势资源发展生产,通过提供产业脱贫的机会,组织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通过这种途径使2000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其二,“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当时我国有接近1000万的农村贫困人口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生态脆弱地区,对这部分就地脱贫困难的贫困人口实施分期分批易地搬迁政策,安置好其在新居住地的生产和生活,使之安居乐业,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其三,“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恢复、坡耕地综合整治、水生态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同时吸纳当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作为护林员等参与其中,走绿色扶贫的发展道路,实现生态与扶贫双赢。计划通过这一途径解决1000万人的贫困问题。其四,“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教育扶贫是阻止贫困现象代际相传的根本途径。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务必把义务教育搞好,确保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加强公共教育向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减免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学生及中等职业教育学杂费,继续加大中西部和贫困地区的公共教育资金投入力度,使1000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其五,“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2000余万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采取基本保障与多种救助措施来兜底,不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养老金补助,完善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体系,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所,衣食无忧。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