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全力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围绕脱贫攻坚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卫龙宝。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将全面如期完成。事实上,更为关键的应该是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帮扶。对此,请谈一谈您的看法。
卫龙宝:脱贫攻坚是这几年的热点话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围绕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拓展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创造了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了新的部署。这些年来,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硬要求,打赢脱贫攻坚战是重中之重。2019年12月召开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到,2019年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预计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34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基本完。与此同时,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约有500万人得到相关帮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强力推进,帮扶工作顺利推进并超额完成。
当前,我们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上述这些数字和内容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绝不可满足于当下的成就。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距离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剩下最后一年时间,“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如果说脱贫是一场攻坚的硬仗,是一场速决战,那么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更是一场持久战,如何确保贫困退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尤为关键。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中“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不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就很难拔掉穷根。
防止返贫的关键在于三点:一是控源头。当前,在部分地方存在着“数字脱贫”“被脱贫”等虚假脱贫现象,这既影响脱贫攻坚工作的进程和质量,又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相关基层干部务必要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严防脱贫成果弄虚作假,严格考核评估机制,用制度把好“稳定脱贫关”。二是探进程。要对脱贫户定期回访,发现返贫户及时纳入帮扶范围;对脱贫村定期开展回头看,查找薄弱环节,及时补齐短板,防止贫困发生率反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滑坡;对所有摘帽县开展质量评估,检测跟踪脱贫成效,确保脱贫攻坚质量,防止返贫。三是勤鞭策。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稳定性连续性。摘帽不等于摘责任,更不等于摘政策,应强化监管工作,做到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工作不断、机制不乱,并持续加大对摘帽县的投入力度,适应巩固脱贫成果工作需求。保持各类帮扶关系在攻坚期内保持不变,建立预警机制,对摘帽县、出列村、脱贫户定期跟踪监测、综合研判,及时发现影响巩固脱贫成果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前做好防范处置。
补齐“三农”短板
中国社会科学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在您看来,“三农”领域短板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补齐“三农”领域短板?
卫龙宝: “三农”问题就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所谓的“三农”短板正是与这三大主体有关。首先,农业的短板在于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业生产能力的瓶颈局限。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较发达国家还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这与我国土地细碎化、农业劳动力紧缺的双重约束有关,劳动力的替代水平、农机作业的覆盖率皆有待提高,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任重而道远。由于农业生产能力不足所导致的产量问题是另一块农业短板,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握在自己手上”,在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同时,务必要兜底保供给,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有效供给,打牢稳物价、稳经济、稳全局的基础支撑。
其次,农村的短板在于农村现代化进程缓慢。相较于城市地区而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足,基础生活要素如水电资源的供给难以得到全面的有效保障,农村居住环境相对落后。医疗、教育和养老三大社会矛盾突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义务教育体系以及养老保障制度还未能建立健全,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最后,农民的短板在于收入不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民增收是衡量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获得感的重要指标。近些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迅猛,但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相对单一、就业机会稀缺,且在收入的绝对数额上和城市居民存在巨大差异。与此同时,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农民务工人数和工资水平的增速都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加之农村劳动力存在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客观问题,如何保障明年农民增收势头不减弱、趋势不逆转,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增速继续保持“两个高于”趋势不变是一项艰巨任务。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补齐“三农”短板势在必行。为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势必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进一步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农民的组织化来降低农户的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通过服务的社会化来放大农业经营规模效应,通过生产的专业化来增强农业生产集约度,通过经营的产业化来延长农业产业链。
同时,要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一方面,为了提高我国农业基础竞争力,我们必须通过土地政策的创新,扩大土地规模,发展农业外包市场;通过农业科技政策创新,支持农田基本建设、支持农业节水、支持农业科研与推广、支持农业机械化;通过财政金融扶持等政策创新,促进区域布局优化和农业龙头企业成长,同时完善纵向一体化确保农民的利益;通过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和可追溯质量安全制度完善,支持农业品牌建设等等。另一方面,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此外,还要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积极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稳定农民工就业,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整治力度,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让农村成为亿万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早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图景。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中国社会科学网: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对于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您有何对策性建议?
卫龙宝:抓好农业生产、保证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是稳物价、稳预期、保民生的重要基础, 对应对当前复杂形势、促进扩大消费、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我国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产量达13277亿斤,连续5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棉油糖、果菜茶等生产保持稳定,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不断升级,人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越来越充足、越来越丰富。但与此同时,必须正视农产品生产中面临的“产能透支”、“成本上涨”、进出口“价格倒挂”等严峻挑战。
因此,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彻底改变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由常态发展向绿色发展、由政府驱动向市场驱动、价格形成机制由政府保护价向价补分离、农产品生产由第一产业向三产融合发展的转变。
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确保近14亿人吃饭不出问题, 始终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我们要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县级抓落实责任,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确保“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充足丰富。
“稳”字当头, 三稳同步——稳定粮食产量、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稳定政策。对于产量大县,要进一步加大奖励和支持力度。提升优势产区产能,确保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定,提高产量产能。支持农业科研与推广、支持农业机械化,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解决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进一步推进“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大数据工程、基于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