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医疗社会史从社会史角度对医学、疾病历史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探究医学与社会历史、人群之间的互动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医疗史研究愈发受到重视。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化成,探讨医疗史研究如何为公共卫生安全危机应对、预防与治理提供历史样本。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谈谈医疗社会史的学科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李化成:医疗社会史于20世纪中叶在西方学术界作为一个学科正式出现。导致这一学科出现的因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医学史研究的社会化,医学史研究者日益重视社会与文化在医学发展历程中的作用与意义。二是社会史研究的兴起和不断深化。随着“新史学”的兴起,历史学研究的领域日益扩大。20世纪中叶以来,这两种研究趋向不断合流,并深受“新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影响,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出现了“语言转向”或“文化转向”,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研究方法不断丰富,进而促使医疗社会史学科蓬勃发展。
我国学术界虽然没有最早提出这一学科称谓,但并不缺乏相关的研究传统。一方面,我国传统的中医研究和中医史撰述原本就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同时,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我国学术界更加重视医学发展的经济和政治基础。另一方面,我国历史学家在进行政治史、民族史等研究时,也经常纳入相关医学因素。另外,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疾病、医疗等问题的日益关注,医疗社会史在我国也迅速发展起来。
目前,我国医疗社会史研究人员不断增多,研究机构不断建立,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医疗社会史日益成为备受学术界关注的学术增长点。在这种研究热潮中,有两个方面需要关注和推进。一是学术研究具有浓厚的现实观照。学者们在研究时,需要针对我国现阶段面临的相关公共卫生问题,在历史中寻找根源,在比较中获取经验,努力打造富有中国风格的医疗社会史研究。二是注重科学、系统、全面的学科交叉。医疗社会史是一门交叉学科,研究者应努力理解并学习各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不断加强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疾病与医疗不仅是自然科学问题,更是社会文化问题。您认为应如何从人文视角更好地展现疾病和医疗的社会文化维度?
李化成:疾病和医疗的人文性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医学在萌发时与巫术、宗教等社会行为杂糅,而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也与特定的哲学、文化息息相关。这种源远流长的人文性缘于对人之生命的尊敬和照护,生命的存在不仅有自然性,而且有社会性。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个人是社会存在物。
对医疗社会史研究者来说,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展现疾病和医疗的社会文化维度。一是从社会史的角度对医学事物本身做出研究,这是医疗社会史其他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二是研究医学事物对历史的影响,包括对个体生命、群体生命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三是研究医学事物对历史的体现。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您看来,应如何通过中国医疗史研究,为国家与地方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应对、预防与治理提供历史样本,提升中国参与全球卫生发展的能力?
李化成:医疗社会史研究对于应对公共卫生安全危机的意义主要有两个层面。首先是应急层面,即某一危机发生后,迅速从以往同类危机的应对中提炼经验,应对新的危机。其次是能从历史中反思应对危机的经验和教训,推动社会常态化卫生事业进步,提高危机应对水平。
在新形势下,医疗社会史研究需密切关注现实危机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历史分析,找寻应对之策。比如,如何建立更为有效的医疗资源分配和流动体系?如何处理政府防疫指令与乡风民俗的关系,从而保障广大农村地区的卫生安全?医疗社会史研究者应不断发现问题,在历史与现实的相互参照中研究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提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安全危机的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