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秦巴山区的脱贫之路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新闻动态

秦巴山区的脱贫之路


发布时间:2020/03/07 阅读数:470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是秦巴山区重点贫困县。如今,依靠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丹凤县大力发展土特产业。繁忙时节,从武关河两岸到丹江之畔,从蟒岭山巅到流岭脚下,山货特产外运的繁忙场景随处可见,到处洋溢着欢乐富足的气氛。

  优势产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

  丹凤县委书记郑晓燕告诉记者,脱贫攻坚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学者的指导帮助下,丹凤县坚持把发展产业、带动就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产业扶贫规划,提出“三联三带三创”产业发展路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成一批成效明显的项目,推动全县形成了肉鸡、核桃、食用菌、中药材、乡村旅游“五大主导产业”和茶叶、魔芋、葡萄、光伏发电、电子商务“五大新兴业态”。

  过去的丹凤县,虽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但群众却长期守着“金山银山”过苦日子,脱贫难度大,攻坚任务重。前些年,香菇、木耳、核桃、茶叶等优质土特产卖不出去,这成为制约秦巴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大瓶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丹凤县挂职干部、丹凤县副县长王博伦介绍称,近年来,丹凤坚持把电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有效抓手,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了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积极探索专家指导、媒体推广、多平台运作等一系列接地气的工作方法,营造了良好的电商发展氛围,激发了全民创新创业热情。2018年,丹凤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当前,加快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努力构建农村电商支撑服务体系、扩大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应用范围、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正成为丹凤城乡统筹、产业融合、特色突出的富民强县之路。

  优势产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使山区的农民过上了好日子。“真没想到原来这些不起眼的土特产如今能成为城里人追捧的‘香饽饽’。电子商务帮我们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问题,增加了收入,让丹凤特产走出了大山!”在淘宝开店的丹凤县商镇农民王有财说。

  丹凤县扶贫开发局局长马玉峰介绍称,2019年,丹凤县坚持以脱贫攻坚总揽发展全局,扎实推进“三比一提升”行动,38个贫困村脱贫,县摘帽“六项标准”自查达标通过了市级核查。为实现全县高质量脱贫摘帽,丹凤县先后开展了“春季强基”“夏季攻势”行动和“百日会战”“解剖麻雀”“补缺”“政策复查兑现”等工作,并组建“尖刀班”纠错补短,逐村逐户逐项开展了4轮核查,推动了全县脱贫攻坚质量效益大幅提升。目前,丹凤县2.3万户8.14万人如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建档立卡时的43.7%,下降到目前的1.02%,全县脱贫摘帽各项指标已全部达标。

  精准扶贫实现可持续脱贫

  摆脱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大事。中国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要实现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全面脱贫、杜绝返贫,就要精细化扶贫思想和精准扶贫新举措。

  山区是精准扶贫的主战场,也是精准扶贫的难点之一。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张思锋针对脱贫攻坚实践中的难点问题,开展了“陕西省‘脱贫攻坚’的约束条件调查与关键措施研究”。张思锋认为,产业扶贫是增加贫困户收入、减少贫困人口的重要措施。要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更离不开优势高效产业的支撑。产业扶贫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扶的是根本。

  近几年,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但是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贫困山区的产业扶贫依然是重点和难点之一。张思锋告诉记者,2014年以来,位处秦巴山区的商南县克服山区限制性因素,针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缺销路等问题,从自身土地资源稀缺、农业科技水平低、产业化程度低的现实出发,因地制宜,在农业发展中提出了“借鸡还蛋”“借袋还菇”“借苗还果”“借鹿还茸”的“四借四还”模式,切实地解决了贫困户的生产、就业问题,极大地推动了扶贫工作的稳步进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何得桂表示,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它的内涵在于通过系列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对具体贫困人口进行有效识别和动态管理,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并对贫困人口和贫困农户实施具体、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贫困的各种因素和障碍,达到可持续脱贫的目标。

  依托绿水青山释放生态红利

  秦巴山区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地震灾区、民族地区于一体,是国家和陕西省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近年来的扶贫攻坚战已让这片贫瘠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走访发现,以产业发展、易地搬迁、教育扶持、低保兜底、医疗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精准扶贫已经在陕西、四川、河南、甘肃等多个省区取得成效,许多原先居住在信息闭塞的深山老林里的群众如期走上了脱贫的道路。依托秦岭、巴山的独特地貌,“绿水青山”已经成为秦巴山区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宁陕县位于秦岭南坡腹地,集贫困地区、重点林区、主体功能生态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于一身。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石英告诉记者,宁陕县利用特有生态优势,形成立体式产业布局,走出了良性发展之路,于2016年被确定为陕西省首个生态脱贫示范县。该县制定了长期产业发展计划,巩固提升板栗、核桃、食用菌三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林麝、梅花鹿、中蜂三大养殖产业和天麻、猪苓、魔芋三大种植产业。2018年,宁陕县出台了《扶持组建森林经营管理专业合作社实施方案(试行)》,新组建森林经营管理合作社9家,带动了553户农户,其中包括295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平均增收3600元。宁陕县还与阿里巴巴、京东集团签订了电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全县60%以上的贫困村农林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交易总额达1亿元。如今的宁陕县积极探索“生态+”扶贫实践样板,依托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打出“生态+政策”“生态+就业”“生态+产业”和“生态+工程”这四张牌,把生态扶贫作为治本之策,通过释放生态红利,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贫困户的“金山银山”。

    记者 陆航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