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译心)3月14-15日,“未来在线教育云端论坛”以网络直播互动的形式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联合腾讯教育主办。论坛以“非常时期,非常教学;做好当下,筹划未来”为主题,旨在分析盘点当前全国在线教育发展的新态势,研讨如何基于互联网开展更加高效、有价值的在线教育教学活动,思考疫情之下的教育公共应急服务,构建学校教育与在线教育深度融合的新生态。
14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学部教授陈丽,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教育副总裁王涛在线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致辞。期间,近万人在腾讯云大学平台观看了论坛直播。陈丽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疫情期间,在线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一个国家上亿学生,上千万的老师共同开展在线教学,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这次疫情客观上迫使我们共同去体验在教和学时空分离的情况下,如何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在她看来,当前面临的挑战是:教师的能力、学生的心理能力没有准备好。现在面临的机遇是:第一,在线教育在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方面有很多研究成果,可以为一线在线教学提供经验借鉴;第二,在线教育的教和学改变了教育供给方式,很可能成为未来破解原有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第三,互联网不仅是技术通道,更是全新的空间,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的空间加入到教育实践中之后,未来教育实践将由物理空间、社会关系空间、网络空间,三个空间共同支撑人类教育实践。互联网将是未来改革重要支撑平台,提供开放的理念、新的组织流程、新的供给模式、创新的思维来改变整个教育组织体系,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疫情事件,客观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而中国在线教育的先发优势也将成为世界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排头兵,甚至可能会成为一个亮点,她呼吁一线教师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提升在线教学能力,积极应对这场考验。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教育学部教授余胜泉作“在线教育与未来学校新生态”的报告。他提出,抗疫期间,教学服务空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实体空间转移到虚拟空间;提供教育服务的主体从中小学一线教师,转为大规模的社会群体;教育服务的来源从学校或区域内部,转为面向所有教师和学生开放的海量的校外学习资源和教育服务。教育系统的关键业务呈现出一种大规模社会化协同的形态,学校的围墙正在被打破,学校的双向开放是大势所趋,在线教育与学校教育双向融合的新生态正在形成。未来的学校是无边界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生活空间,其中呈现出六个特点:第一,未来学校的办学空间将是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三元空间融合的世界,人机结合的智能空间将是未来学校的基础。第二,未来学校的教师将是跨区域、跨组织流转的,虚实融合的,开放的,分工精细化的社会化教师。第三,未来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呈现为:虚实融合的课程形态,整合型课程结构,新型课程实施方式,富有挑战性、培养学习智慧的深度学习模式。第五,教育大数据驱动将未来学校教育评价体系重构,教育评价正在从“教师经验”走向“数据驱动”,从“宏观群体”评价走向“微观个体”评价,从“单一评价”走向“综合评价”。第五,未来学校的教育管理会越来越智能化、自动化,数据将成为教学管理的核心要素,教育管理将走向人机结合群体决策、教育治理的转型。第六,教育服务的供给方式体现多人协同和人机协同,具有社会性、泛在性、个性化、虚实融合的特征,基于智能技术,建立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体系,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尚俊杰以“如何让在线教育更科学”为题,分享了在线教育的学习科学原理。尚俊杰首先介绍了学习科学的概念、发展历程、我国学习科学的发展现状、学习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了“教育或许可以从一门主要依靠经验的学科转变为主要依靠数据的学科”。接着用生动的案例分析了在线教学成效研究、在线学习行为分析、在线学习因素研究、在线学习技术研究。最后,尚俊杰分享了一线教师怎么应用学习科学,提出了在线教学八个建议,包括:科学制作多媒体课件、分块呈现教学内容、恰当呈现教师形象、注重促进教学互动、促进深度学习、创新应用学习技术、激发学习者积极情绪、善用游戏化思维。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冯晓英以“权宜之计·在线教学的两个契机”为题作报告。她谈到,在线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已形成新的教学法。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教师依循在线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提供“有指导的在线自主学习”的设计和支持,在线教学能够取得与传统课堂教学同样好的效果。在线教学设计的本质是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再设计,在线教学要把握两个契机:深化核心素养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习深度学习的教学改革的契机;由在线教学向混合式教学转变和过渡的契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处处长曹庆华以“在线教与学高校之行”为题,用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从面临的挑战、解决的举措、目前的成效、典型的案例、改进的建议五个方面,分享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春季学期线上开课的宝贵经验。
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方德英作“在线教与学高校之行”报告,以北京工商大学为例,分享了疫情期间教与学整体设计的原则与思考。他谈到,其学校按照总体要求,不拘泥统一形式,平台以优化资源为本;网络平台应以时空范围内优化资源为本为整体原则,希望不是把网络教学看成权宜之计,希望信息技术能够对教育有一个深度冲击。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教授王自强分享了“疫情下的在线教学实施与启示”。他认为,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能够降低对正常教学计划的影响,舒缓学生的焦虑、孤独和心理压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促进教学要素的优化。在线学习要求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和在线教育资源,保证教学质量实质等效、教学环节完备。王自强介绍了南京大学采用的线上教学平台,提出线上教学不是单纯的教室搬家,需要教师具备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教学空间要数据驱动、强化互动、自主学习、团队学习,要更加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等。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常务主任李晓庆作“基于智慧学伴的在线教学模式”报告。她分析了在线教学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并从在线学科专题复习教学、在线考-评-学的定向教与学、在线个性化分层干预教学三个方面分享了基于智慧学伴的在线教学模式。智慧学伴注重全学习过程数据的采集,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建模,学习问题的诊断与分析,学科优势的发现与增强;既是在线学习资源的平台,也是在线教学活动的载体。她提到,疫情期间,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研发的智慧学伴面向全国开放,中心将一如既往助力教育发展。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钱志亮作“透过疫情,教育可以传递给孩子的......”报告。他提出,故事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教育形式,抗疫故事都很有教育价值。教育故事的遴选要遵循“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落实“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注重核心素养和考虑居家学习的特点。要厘清在线教育的定位:在线教育需要兼顾与学校教育的分工合作、甘当配角不喧宾夺主、必要补充要雪中送炭、在线教育替代不了学校,学校消亡不了。教育故事可通过图文、视频、网络直播等进行广泛传播。透过抗击疫情,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通过孩子相对熟悉的故事,向孩子点明隐藏其后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劳动观、情感、态度、方法、策略,引领孩子树立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居安思危意识,掌握一定的应对危机的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