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提升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全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国家治理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高校汇聚全国80%的哲学社会科学资源,研究高校智库如何深度融入国家治理体系,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使命担当,也是新时代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长期以来,由于受“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因素影响,高校及其智库服务国家决策的能力与其所处地位不大匹配,普遍存在机制不顺、能力不强、贡献率低等问题,一些高校智库游离于国家治理体系之外。解决这一问题,既需要微观层面的深化改革,也需要宏观层面的制度创新。如何从体制机制层面破除“五唯”,推动高校智库深度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策略,笔者撰文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第一,完善智库建设在“双一流”建设中的评价标准。在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中,智库评价体现在三级指标“社会服务特色与贡献”中,主要采取“典型案例”这一类似“代表作”的评价方式。这一指标虽然首次将智库建设纳入评价体系,但过于单一的评价标准,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高校智库建设成效,尤其是难以科学评价通过跨学科研究取得的智库成果,以及高校是否建立起常态化、长效化的社会服务机制。鉴于此,在新一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中,对于应用类学科,建议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的方式,既要考察是否发挥学科特色与优势、产出了高质量的社会服务成果,也要观测该学科是否建有一定层级、数量的实体化、专业化智库。同时,重点考察这些智库是否拥有畅通的参政议政渠道、发达的社会关系网络,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与决策影响力如何等。唯有如此,才能从顶层设计的战略高度激发高校智库内生动力,引导其自觉自愿提升服务国家的决策能力。
第二,稳步扩大国家高端智库规模。自2015年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我国先后培育建设了29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其中高校智库仅有8家。经过近几年的建设,这些高校智库已经在体制机制创新、研究范式改革、评价体系优化、研究队伍建设、成果转化方式等方面,探索出一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办法和措施。将这些试点经验尽快复制和推广到其他高校,是当前高校智库建设的当务之急。在具体措施上,可以考虑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的基地,进行“升级”和“扩容”,作为第二批“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单位”,影响和带动更多高校智库尽快融入国家治理体系。
第三,加快研究制定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指引。近几年来,虽然国家及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新型智库建设的文件,但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学术组织,高校智库目前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困惑。例如,高校智库与具有一定智库功能的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区别是什么?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功能与目标定位是什么?不同类型高校在智库建设的目标与路径上有何差异?智库与高校内部传统学术组织有何不同,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关系是什么?高校在创建新型智库时,在基本制度构架、管理运行模式、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的规范性要求是什么?这些问题均需教育行政部门从顶层设计高度予以明确,提出指引性、原则性意见。建议教育部尽快研究制定《普通高校新型智库建设指引(试行)》,从体制机制层面遏制和扭转当前我国高校智库建设“一哄而上、无序发展”的局面。
第四,遵循多元化原则,深化高校学术评价体系改革。当前,高校对决策咨询类成果的评价形式较为单一,基本是以领导指示或采纳应用证明为主要依据,且很多高校仍然未对决策咨询类成果的学术价值做出认定,难以客观全面地反映决策咨询成果质量。鉴于此,应当遵循多元化的原则,进一步深化高校学术评价体系改革。除了传统形式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成果形式应当纳入评价体系之内。如高校智库研究人员承担决策部门委托的政策研究类项目情况,负责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草案的创立、修订情况,负责决策部门专业性较强的规范性文件、发展规划、工作方案起草情况,在新媒体上发表的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术文章等。同时,应当充分肯定智库成果的学术价值。可考虑在高校学术委员会下设立决策咨询成果学术评价专门委员会,对本校相关成果进行同行评议,并按照质量高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级。在评价结果的运用上,原则上应与高校传统的学术评价分级标准相对应,并与研究人员的职称评聘挂钩。
第五,创设“内部旋转门”制度,加强智库研究队伍建设。目前,很多高校都是依托相关学院或学科的教师兼职从事智库研究工作,研究队伍的整体力量不强。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应当将智库研究人员作为专职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类别,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中。同时,可以借鉴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等国外一流高校智库经验,通过创设“内部旋转门”制度,充分整合利用本校学术资源,在学科、学院、智库之间搭建人才无障碍流动的制度桥梁,形成智库与学院、学科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机制。在具体制度设计上,高校内部相关学院或学科的教师对决策咨询有兴趣、有能力的,可以通过聘任岗位的转换,申请在智库工作一个或多个聘期,聘期结束后再返回学院。智库研究人员如果希望转型为教学型教师,也可通过校内转岗程序实现流动。为保持研究队伍的稳定性,高校人事部门可以对每年度“转进转出”的岗位数量进行总量与结构控制,明确岗位评聘与考核评价标准,从而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高校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制度设计研究”(BIAI5009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