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治国理政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完善智库治理体系、提升智库治理能力是新时代智库建设的根本要求,有利于提高智库自我管理和统筹运营水平,扩大智库影响力,对智库引领社会舆论、传播主流价值、回应社会需要、推进“二轨外交”、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智库治理能力的基本内涵
智库治理能力是智库服务咨询决策的客观需要,也是智库拓展社会参政议政渠道、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智库治理能力是指智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咨询决策的能力,具有咨政辅政、启迪民智和聚才强国等多重服务功能。研究表明,智库治理能力要求智库开展独立自主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咨询决策提供智力支持,进而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独立自主开展研究是智库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独立开展研究有利于智库赢得尊重,衡量智库质量体现在智库成果能否获得社会认可、得到公众信任,独立自主开展研究事关智库成果的公信力、影响力和权威性。新时代智库必须立足现实,秉承客观公正原则,聚焦人民需要和时代重大议题,不断提高智库政策研究、分析、设计和咨询水平,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提供高质量研究成果是智库治理能力的外在表现。高质量研究成果是智库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智库成果要能够为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智库研究要从实际出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使智库研究成果既合乎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又能够充分体现时代特色。做到既富有前瞻性,又突出针对性,不断提升智库政策咨询的洞察力、说服力和社会公信力。
智库研究成果影响力是智库治理能力的价值体现。智库影响力包括学术影响力、政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智库影响力是智库生存发展的根基,直接决定着智库发展的潜力。新时代智库要坚持问题导向,把研究着力点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上,放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通过开展前瞻性、针对性的政策研究,为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总体上看,我国智库在研究创新力、品牌建设力、风险预警力、国际传播力和管理运营力等方面仍有不足,制约了新时代智库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
智库治理能力发展不够平衡。虽然我国有不少省市、国家部委、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成立了新型智库联盟和智库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鼓励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文件,但智库发展定位不够明确,智库治理能力参差不齐,国际知名智库偏少,新型智库的对外交流合作和国际影响力、话语权不足。目前,我国智库的治理能力与新时代智库的发展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智库协同创新效应不够理想。长期以来,我国智库管理偏重属地化、部门化和行政化,大多数智库相对独立和分散运行。各类公共平台建设相对滞后,智库资源缺乏统筹协调,尚未形成真正意义的智库协同创新联盟。智库主体、要素和平台贯通不够,导致智库资源浪费比较严重,资源配置不够优化。智库成果转化率不高,智库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不够强。
智库治理缺乏强有力专业团队。智库人才是智库治理能力的核心,直接决定着新时代智库建设水平。我国智库专业团队不多,领军人才偏少,缺乏开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储备性政策研究的智库专家。与此同时,智库管理不够科学,智库专家与智库管理部门、科辅人员的融合不够,有时存在着“两张皮”现象。加上分配机制有的过于僵化,智库团队创新精神和协同作战能力有待加强。
智库治理评价体系的权威性不够。我国尚未建立官方智库评价体系,缺乏分层分级的智库评价标准。目前的第三方智库评价标准主要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以及南京大学和《光明日报》合作的中国智库索引(CTTI)担当。虽然已初步形成第三方智库评价体系,但在当今中国话语体系下,这种第三方评价体系标准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被打了“折扣”,急需构建权威性的官方智库评价体系,不断提升智库评价体系专业性、系统性、整体性和集成性水平。
提升智库治理能力的路径选择
提升智库治理能力需要紧密结合现实需求和智库发展趋势,赋能政策设计,增强国际视野和学术自觉,鼓励智库协同管理、跨界合作。加快完善智库治理体系,强化智库供需对接,拓展智库市场营销渠道,提升新时代智库治理能力。
把学习研究、宣传阐释新思想作为提升新时代智库治理能力的首要任务。智库具有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和公共外交等功能。新时代智库治理要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基础上,提升智库舆论引导、决策咨询服务功能,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拿出切合实际、富有独创性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作为提升新时代智库治理能力的根本途径。要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坚定理想,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聚焦人民的实践创造,自觉把智库追求同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把提高专业视野与智库集体智慧融合起来,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高质量智库研究成果。
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智库成果供需对接能力。破解我国智库成果碎片化、智库低端产品过剩和智库研究脱实向虚等问题,必须改变智库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积极回应新时代发展变革主题。通过延伸智库产业链,发展智库产业集群,更好地满足党和政府的咨询决策需要。要推进智库体制改革,出台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产品的意见,明确政府购买智库产品的范围、程序和责任义务。加快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参与论证机制,畅通专家参与重大决策的方式和渠道,引导智库供需有效对接。
推进智库治理分类发展,增强智库统筹协调和管理运行效率。智库做好战略性、前瞻性政策研究,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力,能够创造性地提供解决问题的储备服务和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要改变智库治理能力单一标尺衡量要求,对不同智库进行分类治理,体现智库专业化、特色化优势。加快构建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智库结构,形成导向清晰、分工明确和配套协调的智库运行体系。不断优化智库布局,激发智库内在发展动力与活力,更好地服务党委政府咨询决策,推进经济社会建设和引领新时代发展。
强化平台载体建设,完善智库成果交流转化机制。重点完善智库沟通机制,积极搭建“智库+”交流合作平台,推进智库信息互通、成果共享。要聚集多方智力资源,共建共享智库数据平台,注重智库成果和数据积累,根据决策咨询和供给信息需求,增强智库决策咨询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创新智库载体,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善智库成果发布机制。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增强智库议程设置和塑造公共舆论能力,增强智库成果的公信力和咨询决策的影响力。
加强智库开放合作,提升智库治理能力国际化。推进智库民间交流与国际合作,畅通智库成果公共传播渠道,扩大智库全球视野和话语权,有利于提升新时代智库治理能力。目前,我国智库研究以国内问题为主,国际议题介入比较少,迫切要求新时代智库由追随者加快向引领者转变。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我国智库应更多关注全球性、国际性等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积极提升我国参与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优化智库人才结构,夯实智库治理能力发展基础。智库人才是提升智库治理能力的核心所在,智库治理要坚持以人才为本。要创新智库考核激励制度,完善智库科研管理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智库评审评价体系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要坚持高端引领、协同发力,积极搭建智库人才聚集平台,有效培养和引进智库领军人才;要优化智库发展环境,积极创新智库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加快构建智库高端发展的人才支持体系,为新时代智库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作者系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