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新冠疫情与城市治理”系列公益讲座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新闻动态

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新冠疫情与城市治理”系列公益讲座


发布时间:2020/04/26 阅读数:517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新冠疫情与城市治理”系列公益讲座发布会现场 本网记者陈炼/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夏立 陈炼)4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就“新冠疫情与城市治理”系列公益讲座的计划和实施情况召开发布会。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影响,也给城市公共秩序带来挑战。目前疫情在中国得到有效遏制,中国的抗疫经验值得及时总结和借鉴。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应对、实现现代化的城市治理与应急管理、建设起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亟待学术界做出回应。

  为践行服务社会的使命责任,共同探寻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联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健康长三角研究院、绿色增长联合研究院、国际应急治理研究院、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等智库专家学者,共同举办“新冠疫情与城市治理”系列公益讲座,旨在围绕疫情防控与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应急管理、基层治理等关键议题,分享学术研究和资政建言成果,向全社会传播“交大声音”。

  聚焦基层治理现代化

  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姜文宁介绍了“新冠疫情与城市治理”系列公益讲座的整体情况以及各研究平台的建设情况,各讲座的主讲人分别介绍了讲座主题及概述。本次系列公益讲座共分为七期,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共同策划,得到了中国金融信息中心特别支持。

  4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第112期焦点讲坛暨“新冠疫情与城市治理”系列公益讲座第一讲举办。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公共政策与治理创新中心主任彭勃作“‘抗疫’斗争中的国家治理基石:基层治理现代化再思考”的专题报告。报告提出,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国家治理的基石受到冲击和考验,中国模式的“社会”优势得以彰显。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是疫情联防联控的前沿阵线,是保障人民群众抗疫时期生活的家园。无掣肘决策、无条件执行、无保留投入的治理模式使得我国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动员迅速有力、措施逐步精准,控制疫情的速度快于预期,效果好于料想。在这场全民抗疫斗争中,基层社区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为赢得抗疫斗争的主动权奠定了坚实基础。事实证明,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国家治理根系深入基层、发达有力,在赢得了人民高度信任的同时,公共政策和行政管理在基层的创造性转化得以顺利进行。

  第二讲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国际应急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樊博主讲,题目为“‘互联网+’与应急治理”,主要讲述“互联网+”、数字政府和应急管理的关系。报告从灾害事件和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入手,详细剖析灾害事件在超大城市发生及应对的复杂度;讲述了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及策略;论述了数字政府建设的主要措施和代表性工程。最后,分析了“互联网+”基础上的应急预案建设,以及基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的政府和社会,在“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的基础上,对此次疫情的应急管理进行深度思考。

  第三讲的题目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共卫生体系的挑战与改革”,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耶鲁大学卫生政策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大海主讲,内容基于各国公共卫生系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挑战和不足,对未来各国公共卫生体系的改革方向和举措进行阐述。报告明确,新冠肺炎疫情已席卷全球二百余个国家或地区,我们应对各国公共卫生体系在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不足进行系统梳理。多个国家的公共卫生体系对疫情的发展作出了错误的预测和研判,直接导致了这些国家疫情防控的不当,进而助长了各国的疫情流行。与此同时,当前境外疫情也暴露出公共卫生系统在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社会体系当中的地位普遍较低,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难以发挥出应有的能力和作用。除此之外,全球亟需建立共同的世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和防控体系。目前,世界卫生组织虽然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各国普遍选择“封闭”的方式应对本国的疫情暴发,而相应的国际“合作”又难以在机制上实现。

  创新城市治理工具

  第四讲的主讲人为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兼职教授陈高宏,讨论的主题为“新冠疫情与现代城市治理能力”。报告指出,此次新冠疫情给现代城市治理提出了一系列课题,需要我们用新的视角来观察研究。讲座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现代城市的风险特征。多元要素汇聚成异质社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快速流动,转型变革纷繁复杂、丰富多彩。一方面产生了规模效应、杂交优势,使城市充满活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城市治理表现出脆弱性和不确定性;二是城市治理的压力测试。此次战“疫”大考,中国的城市治理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和薄弱环节,各个城市的应试考分亦有差距。可以说,突发的疫情直接检验着各个城市的应急响应、物资储备、医疗设施、资源调配、社会疏导能力等,检验着城市社区的基层基础工作,检验着城市管理的末梢细节,检验着平时积累的干群关系、社会信任情况;三是提升能力的实践探索。抗疫过程启示我们思考未来,鞭策我们破解难题。例如如何优化治理结构,治理重心的下移;如何打破主客两元的思维方式,鼓励社会主体、市场主体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治理;如何弘扬公共精神、契约精神、法治精神;如何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城市治理工具。为此,我们应抓住契机勇于探索。

  第五讲的题目为“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健康中国战略思考”,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健康长三角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张录法主讲。报告基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影响要素及PEST综合分析框架,回顾了我国卫生健康战略的演进路径及效果,进而分析阐释当前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中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探索提出推动健康中国战略落实的路径和关键举措。报告认为,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人民健康则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基,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近年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健康中国建设本身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元主体、复杂关系与利益,且无经验可供借鉴,从而难以准确把握方向和重点,再加之路径依赖形成的巨大思维、行为惯性,其推进较为缓慢。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我们明白了健康中国建设不但重要而且紧迫。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主任徐家良负责第六讲,题目为“新冠疫情:政社合作体系与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其核心内容为,一个国家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与社会的有机互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方面是政府、社会“单体”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政府与社会“多体”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政府与社会关系构建起符合社会发展方向、满足社会需求的新型合作体系。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作为社会力量主体部分的社会组织通过善款募集、物资供应、弱者关怀、心理援助和志愿服务等方式积极发挥作用,全力配合政府资源调配和提供急需的公共服务。后疫情时代的政社合作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拓宽社会组织参与危机治理和应急预警的渠道,培育应急救灾与公共卫生领域的社会组织,推动枢纽平台型社会组织建设,有效建构与运行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社会治理机制,形成“强政府”“强社会”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

  第七讲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朱德米主讲,题目为“新冠疫情防控与非常态治理能力提升”。报告指出,国家治理可分为常态治理和非常态治理两种类型。常态治理即日常状态下的治理,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运转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非常态治理则是在紧急状态下,可实施特定的制度和特殊的管制,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这些权力在常态时期是处于休眠状态的。一般而言,启动紧急状态需要有四个方面的条件:突发的、不可预见和不确定;直接威胁或影响人们的生命或生活;政府必须承担责任;政府必须立即响应,常态运行难以应对。为此,常态治理是非常态治理的基础,而如今对非常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认识还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决策体系和决策能力建设。

  此次“新冠疫情与城市治理”系列公益讲座致力于搭建一个与社会各界分享学院、研究院前期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平台,并与各位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各兄弟院校同行深入探讨新冠疫情下城市治理的相关问题及其解决思路。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将持续产出高质量的专业成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康中国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智慧与力量。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