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一揽子宏观政策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新闻动态

一揽子宏观政策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发布时间:2020/04/27 阅读数:529

  近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创新理论框架和政策思路,设计中国一揽子宏观政策”线上研讨会召开。与会学者围绕当前如何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成功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行讨论。

  设定GDP增速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设计一揽子宏观政策,可以从宏观层面进行可行的GDP增速目标设定,可以分阶段、累进实现。第一个阶段是疫情控制,第二个阶段是疫情救助,第三个阶段是经济循环复苏,第四个阶段是保增长、保目标。在实施过程中,保证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底线管理目标、层级实现。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所长李迅雷认为,制定增速目标可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比如可以为有效解决就业进行更精准的测算。同时还能够预期未来二三四季度可能出现的问题,而具体的目标可以根据就业、企业等客观实际运转情况来衡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即便受疫情影响,个别指标在数量上与预期出现差距,也不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启动适度刺激计划

  刘元春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仍旧面临一些冲击,包括疫情对中国经济循环的影响、超级金融波动给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带来的压力,以及疫情的全球蔓延给外部需求产业链带来的冲击等。应对这种局面必须启动适度的刺激计划,出台一揽子政策作为基准应对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遵循冲击和政策匹配、当前刺激与中期结构性调节匹配、社会救助与经济刺激同步推进、收入分配和救助匹配、供给与需求匹配、消费与投资平衡六个原则。

  王一鸣表示,不同于经济系统的内生性冲击,疫情属于外生变量的外部冲击,冲击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和经济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如果外部冲击能够很快得到控制,就不会对经济系统造成实质性伤害。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就有可能带来内生性破坏,将威胁就业、民生和社会的正常运行。因此,一揽子政策不仅要着眼于经济系统的恢复,还要把保企业、保就业、保民生放在核心位置;不仅要有效减缓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还要有效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叠加影响。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振兴的关系,要继续推进劳务链、产业链、资金链的畅通,恢复生产的正常化。要充分考虑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强政策弹性。要抓住疫情倒逼带来的改革机会窗口,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不失时机地推动改革。

  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设计一揽子宏观刺激政策的逻辑和着眼点,应该立足于中国国情,在货币政策方面既要降低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以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诉求,也要维持实际存款利率的相对稳定和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既要做好短期逆周期调控,又要着眼于提升中长期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用改革的办法激发市场活力,寓改革于调控之中。

  强化底线思维

  在王一鸣看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国际政治、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带来的一系列深远影响,需要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在经济目标设计上保就业、保民生。其中,保就业的前提是保企业,比如出台更多措施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救助,考虑延长对企业社保阶段性减免、就业补贴等政策。保民生就是对特殊困难群体给予更多直接性的补助,创造更多公益性的工作岗位。

  李迅雷谈到,此次疫情导致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可以加大对居民救助的补贴力度,同时在金融和房地产领域进行底线管理。当前应对疫情须加强风险防范,特别是境外疫情对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冲击较大,需要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做好有效应对。在房地产方面,要防止滥用货币政策,坚持房住不炒,防止房价大起大落而影响投资者预期。

  钟正生认为,宏观层面的底线管理就是做好“输血”和“造血”的工作。“输血”就是持续加大对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企业和个人的帮扶力度,“造血”就是要进一步夯实制造业供应链,维持中国在世界出口中的渠道。坚持开展多边框架下的国际合作,力所能及地提供对外援助,也要防患于未然,防止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开拓更加稳健有力的外围环境。

  刘元春表示,应对不确定未来的方法就是做好底线管理和进行相机决策。当前中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发展到新阶段,需要把前期政策进一步整体化、规范化;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大量非规范就业人群进行补贴救助;分类考虑外向型经济主体的救助,应对即将到来的外部超级冲击;加强消费刺激和政府采购行动,启动以新基建都市圈建设为先导的投资规划。通过这些工作来帮助实现最后“大启动、大复苏,大对冲”的预期目标。启动一揽子宏观政策计划,不是简单地保增长,而是保信心,这是中国应对疫情冲击底线思维的体现。

  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卫思谕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