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 通讯员党波涛 马珺)6月6日,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方式变革”高端学术论坛在线上举行。
论坛邀请了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国务院参事、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汤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席院长黄荣怀,清华大学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于歆杰作大会发言。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凌云出席论坛并致辞,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兼人工智能教育学部部长夏立新作了大会发言。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郝芳华在线参加论坛。论坛由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彭双阶主持。
高校快速响应 以信息化支撑“停课不停学”
赵凌云表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教育带来了大变化。疫情期间,教学方式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的重大转换。后疫情时代,我们将面临教育理念、教学平台、教学方式、教学关系的全面变革。疫中变化与疫后变革可能构成人类教育史上的一个“现象级”事件,也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大踏步跟上时代、追赶前沿、实现现代化的强大动力。疫情期间,华中师范大学依托信息化平台优势和师生信息化素养,迅速推进了线下教学向线上教学的转换。截至目前,全校实现线上教学课程1293门,线上教学课堂3362个,开课率达到99.1%,参与任课教师1392人,参与学习学生14901人,教学效果满意率80%以上。与此相应,华中师范大学还建立了线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线上学生工作体系、线上管理工作体系、线上党务工作体系,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方式向线上的转换。同时,华中师范大学还整合相关学院与科研资源,组建了高校第一个人工智能教育学部,这必将提升学校推进疫后教育变革、推进教育技术创新的能力。
雷朝滋作了题为“后疫情时代高校信息化教学创新”的报告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教育部统筹部署,以信息化支撑“停课不停学”,各高校响应快速,积极进行在线教育的探索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也暴露出在线教学模式创新不足、在线教学效果仍需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他表示,这次超大规模在线教育,是我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长周期、全学科、全方位的实践探索,对未来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疫情后,我们要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我们要推动新时代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变革,大力推广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发展信息时代的教育服务供给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的教育治理新模式。
夏立新介绍了疫情期间华中师范大学开展在线教学的基本情况。学校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办学优势,采用“一主+多辅”的教学策略”,实行“一院一策、一课一案”,按照“分类教学、分步实施”原则有序组织教师开展线上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在线学习。整体而言,学校线上教学质量满意度较高。他表示,高等教育教学方式变革的价值在于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接下来,华中师范大学会充分利用前期线上教学实践积累的经验,牢牢抓住学校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的重大契机,发挥好组织化、学科化、平台化的集成优势,顺势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方式深化改革,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深化线上教学质量管理,深层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深入完善线上教学资源,深度提供教学支持服务,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创新应用。
通过人技协同构建未来教育
杨宗凯介绍了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在线教学开展情况。疫情期间,教育部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保障了高校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了在线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在线教育优质资源“出海”。同时,他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介绍了人工智能支撑高校教改创新的具体实践,认为疫情之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必将进一步受重视,要通过人技协同来构建未来教室、培养未来教师、打造未来教育。
黄荣怀作了题为“迎接在线教育的第三次浪潮——兼谈高校在线教学能力建设”的报告。黄荣怀表示,在线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的“新常态”。高校在在线教育能力建设中,要以流畅、便利、适切的平台资源、数字资源为支撑,展开灵活多样的组织学习方式,形成密切的政企校协同局面。要重新定义大学的形态,改变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整合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缩小学生群体的成就差距,通过新技术变革教学方法,要形成以个性化、情景化、数据驱动、新教育生态为基本特征的智能技术变革教育。
于歆杰作了题为“抗疫在线教学的收获及其对教育教学新常态的启示”的报告。于歆杰认为,信息投递、学习反馈和知识众筹是大规模实时交互式在线教学的“三大法宝”。他具体讨论了这三种教学工具的应用,展望了在线教学新常态及其特点,表示混合式教育教学成为大势所趋,混合式教学新场景不断涌现,混合式教育新模式初见端倪。
汤敏表示,疫情后,国内外市场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国产业要快速转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会发生巨大变化。大学生就业难,疫情后就业更难,该如何应对新形势、新变化?疫情后企业需要全新的人才,我们如何改变教学方式来对接大学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最后一公里?大学生应如何做好准备,高校应如何为企业培养马上能用得上的人才?汤敏分享了他关于这三个问题的思考。
论坛同时在直播平台进行了实时转播,吸引了校内外7200余名师生观看。直播间的互动区域也非常活跃,观众围绕线上教学呈现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质量、教学考核方式等教育教学关键环节进行了热烈讨论。
出席本次论坛线上会议的还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北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专家,以及来自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单位的代表。
据悉,论坛由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