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已经进入了宏图大展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趋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已然发生历史性变化。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今天,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与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相对应的国际话语权。因此,大力筑实我们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展示真实而全面、立体而多彩的大国形象,已成为我们当仁不让的历史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迫切任务。特别是在即将迎来建党百年的当下,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必将大力提升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国家形象事关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故不可不详察也;亦事关一个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声望和威信,故不可不力图也;还事关一个国家自身的前途发展和未来命运,故不可不精塑也。
70余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扭转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国家形象落后的颓势,我们毅然甩掉了“东亚病夫”的贫弱帽子,不再是西方列强任意宰割的沉默羔羊。历经70余年的磨砺和淬炼,我国的国家形象犹如一轮冉冉上升的红日,照耀东方,光弥宇宙,以崭新面貌挺拔伟岸于国际社会之群。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治国理政的“成绩单”不断刷新,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国的国家形象得到全方位提升。
纵览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国家形象的历史变迁,给予我们许多深入思考,促使我们从中悟出不少深刻道理,揆其要者:
第一,综合国力是提升国家影响力和塑造国家形象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凝聚民族力量,团结亿万群众,以激荡光复旧物决心的冲天豪情,磅礴无惧任何艰难险阻的钢铁意志,终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在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我们的国家形象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上升时期。
第二,占据道义高位,有利于提高国际形象的美誉度。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回望历史,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一步步建设起了美好而强大的国家。我们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的聪明才智、勤奋努力、维护和平。中国道路不仅引领中国取得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功,中国道路展现的价值追求更在世界引发了文化震撼和思想震撼。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毫无疑问,这些理念和行动有利于我们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大大提高我国的国家形象美誉度。
第三,广大人民群众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是国家形象的优雅呈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中华民族挺直了弯曲百年的腰杆,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了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的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在整个社会形成了新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人民群众朝气蓬勃、精神抖擞、开朗潇洒。勤劳、智慧、拼搏的性格特征,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的形象标识。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我们的国家形象有了很大的向善改观,国家传播能力在近些年有了明显提升。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国家形象的认知是总体性、多维度的,大国形象的传播和塑造仍面临着艰巨的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密切注视世界风云变化,深邃洞察全球力量消长,以高超的战略眼光谋划新时代外交格局。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依赖于70余年经验总结的厚实积累,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系统全面、科学严谨,具有全球视野和中国气派的国际传播理论体系,指明了提升国家形象的目标任务、价值追求、责任使命、实践途径和突破方向。当前,我国对外传播工作已经实现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也引人注目地实现了从立起来、挺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变。
第一,抓住国际机遇,创造优质舆论氛围。环顾世界,面对国际政治格局出现的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各种势力较量正在全面展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面临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好机遇,具备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好条件,同时也担负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繁重任务。因此,我们要牢牢抓住有利时机和有利条件,力争改变国际舆论力量对比,全力创造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的优质舆论氛围,助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二,进一步厚积国家实力,筑牢国际诚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办好国内事情,不断积累国力,是提升高效传播能力、展示美好国家形象的基础和前提,否则就没有说服力,更缺乏传播力。我们要向国际社会全面、客观、理性地介绍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要用事实说明,在中国这样一个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搞现代化建设,没有既成先例可循,只有在不断克服困难和破解矛盾中负重前行。我们通过实施各种国际善行,如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等,向全球证明“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第三,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急切地需要深入了解中国,中国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地需要全面认识世界。一方面,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正在受到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强烈关注;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因此,我们既要找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价值共同点、情感共鸣点和利益交汇点,又要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了解彼此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我们要努力打通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力争在重大问题的对外传播上掌握主导权,在国际热点的新闻竞争中占据主动权。
第四,讲述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阐释中国好理念。塑造国家形象的效果、传播价值理念的力度、增进文化认同的质量,直接取决于我们讲故事的能力和水平,取决于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故事题材、采取什么样的叙事框架。我们要用好多种交流形式、多个交融渠道、多方交互平台,让中国故事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话题,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认同。我们要不断创造丰富多彩的中国旋律,为全球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向世界充分展示真实而全面、立体而多彩的中国国家形象。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18VXK008)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