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蚌珠 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通讯员安永萍 记者卫思谕)12月19日,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之治’的世界意义”开题报告暨学术研讨会,以现场研讨和视频会议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召开。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蚌珠高度评价了“‘中国之治’的世界意义”的研究价值,并表示学院将大力支持该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来斌 主办方供图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课题首席专家孙来斌介绍了课题的基本情况。“‘中国之治’的世界意义”是根据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招标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世界意义研究”概括而来的。该课题汇聚了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力量,设立了5个子课题展开研究。课题组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增强,使“中国之治”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话题。本课题研究旨在于从理论层面为开显“中国之治”的世界意义提供学理支撑、确立底线原则、清扫思想地基,从实践层面着力凸显“中国之治”是制度之治、治理之治、世界之治,助力中国制度故事的时代言说、理论传播、国际表达。课题研究将紧紧围绕“中国之治”世界意义的生成基础、主要表现、实现路径等基本问题,力图体现以国际考察为背景、以理论分析为基础、以现实问题为入口、以世界意义为核心、以提出对策为重点的研究思路。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顾海良 主办方供图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顾海良认为,课题将“中国之治”和“世界意义”联系起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回顾历史,19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主题是科学论证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主题是探讨社会主义如何取代资本主义,二战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主题是探讨社会主义如何与资本主义并存的前提下发展自身并最终达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目标。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必将进一步推进这一主题的探索。希望课题加强对“中国之治”之于发展中国家的意义的研究,并针对国内外思想理论动态做出积极的理论回应。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向军 主办方供图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向军肯定了课题组目前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认为课题组对目前学术研究现状作了非常认真充分的梳理,希望课题组加强对“中国之治”本身的本体论意义的概括和归纳,密切跟踪国外政界、学界关于“中国之治”的看法,并进行及时甄别、科学研判。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 主办方供图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充分肯定了课题组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提出有必要将“中国之治”置于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利用“中国之治”的理论、成效实践,反过去检视西方的治理模式,从比较中说明“中国之治”究竟有何作用;探寻不同治理模式中反映国家治理普遍性的内容,并基于普遍性来研究和总结“中国之治”的借鉴性意义。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 主办方供图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充分肯定了课题的研究思路,并建议着重从何以必要、何以可能、如何可能等角度,从中国与世界的双向互动、视界交融的角度,从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智慧的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深入阐释“中国之治”的世界意义问题。他还就提高 “中国之治”话语体系的科学性、认同度、传播力,提出了研究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辛向阳 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辛向阳在高度认可课题研究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意见,认为有必要强化相关数据和材料的搜集,从实证角度展现“中国之治”目前已经在哪些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国际影响,以及其他国家究竟在哪些方面需要借鉴“中国之治”。要从全球发展的视野来思考“中国之治”对人类而言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