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杨非非 郝璟华)5月15日上午,西安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揭牌仪式暨国家安全学科建设研讨会在西安开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甘晖、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白黎出席揭牌仪式。来自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50余人齐聚西安外国语大学,聚焦区域与国别研究理论前沿和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共同探讨区域与国别研究的路径,为新时代国家安全学科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党争胜主持开幕式。
新成立的西安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将以区域与国别研究作为整合学术资源、调整学科布局的契机和平台,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智库功能和学术交流方面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开展合作。揭牌仪式上,甘晖、白黎共同为“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揭牌。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苏发祥和北京大学教授陈明共同为研究院下设研究机构“喜马拉雅研究中心”揭牌。新疆社科院原院长吴福环和兰州大学原副校长、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共同为研究院下设研究机构“丝绸之路与欧亚文明研究中心”揭牌。北京大学向西安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成立发来贺信,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为研究院揭牌发来视频致辞。
甘晖在揭牌仪式致辞中表示,国家安全是国家发展的最重要基石,是人民福祉的最根本保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维护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安全形势的变化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全面贯彻落实,对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提出新的要求。甘晖提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国际交往的扩大、深化,了解世界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区域与国别研究是了解世界和研究世界的学术工具,肩负着服务中央决策,促进各领域交流合作,助推我国迈向世界大国的重要使命。
“我们如何把握大局,开创新局,这是一个重大命题。要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关注世界、融入世界、了解世界。”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启龙在致辞中提出,区域与国别研究是学术共同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和平发展提供学术支持和人才支撑的必然选择,亦成为传统意义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有益补充。王启龙提出,伴随着中国和平崛起而出现的国家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变量。在国家安全问题重要性日益上升的背景下,国家安全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面对挑战,要对如何充分认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学术研究的关系、如何辩证看待外语类大学的优势、如何有机整合核心使命与具体任务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担负起引领特色鲜明的区域与国别研究学科发展的责任,融通中西方文明,努力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为人类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贡献新智慧,成为国际社会改革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双语辞书作为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与国别研究和“一带一路”中外文化交流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陈明提出,作为带有某些共通性的文化结晶类型,双语辞书所蕴涵的中外文化交流史实及其整体性研究尚有相当大的空间,对其考察不仅可以梳理中国语言与文化发展的脉络,也可为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促进中外民众的相互理解提供有益的文化启示。陈明认为,在“一带一路”视野下,可以将双语辞书中与陆海丝绸之路相关联的研究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的、整体的、环状的、多层次的网络,不仅透过词语的变迁与流转、词语的译传与阐释从多国视角构建近代汉语史的发展图景,也可以从翻译史的维度回溯中外语言和文化的深层接触现象,梳理中国话语的西传历程,破除“他者化”的东方印象,架构平等、和平、互相理解、互助互鉴的文化交流桥梁,从而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精神和文化的支援。
建设高水平的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是服务国家开放、发展和安全的重要举措。新疆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吴福环提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交织叠加态势下,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大开放,加大推进“一带一路”的力度,加速本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因而需要更广泛、更深刻、更及时、更精准地了解世界。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作为精准解世界的研究窗口,应明确自身的建设发展定位,明确其性质、任务、目标,积极参照有益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始终坚持问题意识,将历史、国情、民情、社情等基础性研究与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等现实性研究结合起来,注重多学科的力量参与,加强对内对外的学术交流,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区域与国别研究在学科归属上具有跨学科的鲜明特色。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教授杨成提出,跨学科、全覆盖、跨文化理解与文化相对主义是区域国别研究的三大特征,人类学、历史学和地理学可以被视为新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压舱石。杨成认为,当前的区域国别研究存在研究力量较为分散、研究对象分布不均、语言能力尤其是多语种能力欠缺、介入学科不多且多流于形式、缺少扎实在地知识、基础数据严重不足等问题。对此,杨成表示,区域国别研究的发展必须实现理论转型,充分认识到区域国别研究的本质是天然的交叉学科,是多学科、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领域,是针对特定国家或者区域的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进行的全面深入研究,对于解决在地性、地域性、超国界性乃至全球性的现实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宗教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整合知识、创新发展、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成长的平台。
“离开中亚、南亚、蒙古等‘域外’,就无法理解和解释‘中国’。”西安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与欧亚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黄达远基于河西走廊区域研究的成果提出,超越东西二元结构反思中国社会科学方法体系,要突破“中国史+外国史=世界史”的定势,重视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合体问题。黄达远进一步提出,早期以西方民族国家为背景形成的社会科学体系知识体系,具有淡化和切断与中国的共时性联系的特征。因此,不能陷入到近代欧洲区域研究陷阱中,需要以新的社会科学视野进行丝绸之路区域研究:一是考虑以当代社会科学体系为基础,以中国与周边和域外共建、共享、共有的视野重建丝绸之路的社会科学体系;二是重视不同层面的关联,特别是日常生活的空间关联;三是重视人类学方法,开展海外民族志调查;四是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本次会议由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西安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西安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科研处、亚非学院承办。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甘晖和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白黎为新成立的西安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揭牌 本网记者 陆航/摄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陆航/摄